2009-04-12
有一天中午時分在花蓮住家的巷子,邊走邊說興致愉快的當兒,一隻不知趣的狗突然逼近狂吠,心有餘悸之下,不免怪怨狗主,「誰家的狗放任在街上亂叫?」是我當時所能做到的最直接的防衛,可氣的是沒人理會。出了巷口,在一家便利商店門口又有二、三隻狗閒逛,另有一隻靠在一輛摩托車的牌照上,撩起右後腳撒尿。對這景象感到很不衛生。這是流浪狗?是誰家的狗?這些狗對花蓮環境衛生的影響,市政府有什麼方式改進?
二十多年前與妹妹一家人在加州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步,也許是人多,大人小孩互動熱鬧,刺激了一隻正在公園溜達的狗,它猛向我們飛奔,狗主來不及喝止它,幾個小孩怕得都哭起來。我氣急之下,大聲對狗主埋怨:你應該用狗鍊子,萬一發生狗咬人的意外不是太危險!狗主自知理虧,忙著道歉。事後妹妹說她一輩子跑得最快的一次是被狗追,她還「狗急跳牆」。狗在我們心目中,一點都不可愛。今日美國許多公園禁止狗隨意行動,主人與狗外出必圈以鍊子控制;也有特定的狗公園,讓狗、狗主一塊兒遊戲、社交、談育狗經。
孩子懂事後,吵著要養狗,我一點也不心軟地拒絕,我有很正當的理由:先生上班,小孩上學,我一人獨處時不耐煩狗在屋裡作陪,也不愛沙發地板上一室的狗毛;一旦孩子的熱情減弱,替牠洗澡、溜狗將成為我額外的家事。年輕的我不願再騰出空間容納異己,為小孩多做一些「犧牲」。我建議養魚,三、四個月後,魚缸遭到西曬,熱死魚之後,養寵物的爭議不再聽聞。兒子就業後,養了一隻貓圓他兒時的夢。每次與他通話,那隻貓總是在背景裡若即若離地呼叫,像極了四、五歲的兒童懂得父母在電話上可以忍受索取似的,毫無顧忌。去年聖誕節前夕,兒子得知一位好友意外死亡,心裡難過;我們做父母的給他安慰鼓勵外,他的貓,給他另類的責任感。除夕夜,陪小孫子玩重複的遊戲,看到孫子樂此不疲,他脫口說:「嘿,你真像我的貓。」這位舅舅對侄兒的耐心竟是寵家裡的貓陪養出來的。原來,寵貓與寵侄兒的心情是一個樣。
在華爾街日報看過兩篇有關貓狗的故事讓我開眼界,一窺狗主的心境。年輕夫婦養狗作伴,一家三口生活多年,各知地位各守分寸,相處愉快。有一天,女主人懷孕,他們一邊高興地為嬰兒準備用品,一邊也得擔心狗寶寶是否能分享「父母的愛」。嬰兒降生後,他們得向寶貝狗介紹家裡的新成員,教育牠,要懂得愛弟弟妹妹。這不只是那一家人的事,這是所有未有小孩先有狗的年輕夫婦的家庭問題。
科技進步,讓家庭主婦省不少家事時間。下班蹺腳看電視時,有一個聰明的機器人,替你吸地毯,牠遇到障礙物還會自動轉彎,有人誤踩還會自動停止,不需主婦躬親行事,多愜意!看在寵物的眼裡,牠哪懂得這只是幫手,不是來跟牠爭寵的怪物?不是來跟牠挑戰的敵人?「喔,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喜歡本公司設計的機器人也都喜歡養寵物的,…」,一家公司主管這樣說;另一家主管說:「狗、貓,所有動物,都各有脾氣,對機器人的反應也各有不同,…」這樣看來,有寵物也有機器人的家庭,要「家人」和睦相處,除了教育別無他法了。那麼應用你的智慧,在寶貝貓、寶貝狗前指著機器人說教一番,安撫寵物是貓狗的成長之旅;於是貓狗也知趣地妥協:主人都這樣申誡,也接納機器人,我還能興風作浪什麼?報導說,大部分的貓狗,經過那樣的教導儀式,都能一家相安無事。這不就像兄弟姊妹爭吵,父母得耐心勸導兒女一樣?原來都是一家人。
幾年前一位好友的狗去世。那天,她心情不好,而我正與幾位朋友在球場練球。她到球場找我,我除了抱抱她,實在想不出如何安慰她。不忍心看她的寶貝為病折磨,到獸醫處要求獸醫替牠解脫,用在人類安樂死的情境也適用於寵物的。當年我不懂她的心情,只能揣摩她的用心:將她送的狗照片加上防水封套,放在她送的盒花裡,這已讓她相當感動。前些天與朋友聚餐,不知何故話題竟扯上寵物與小孩。聽著他們回憶二、三十年的養狗、養貓經,述說小孩與狗之間的情感與責任。我猛然愧疚:年輕的我,拒絕小孩養狗,讓兒子童年的回憶沒有狗的影子,實在是殘忍硬心腸啊!育兒與養寵物一樣,放多少心思在上面,就有多少親暱的回應。孫子看到我老遠地爬過來要抱抱與狗寶寶老遠聽到主人的車聲興奮地搖尾巴在門口等候,其間互動的情形不是一個樣嗎?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
忍不住替花蓮巷子口那一群「流浪狗」請願:主人啊,養我也請管教我,像教養嬰兒一樣。阿門。
二十多年前與妹妹一家人在加州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步,也許是人多,大人小孩互動熱鬧,刺激了一隻正在公園溜達的狗,它猛向我們飛奔,狗主來不及喝止它,幾個小孩怕得都哭起來。我氣急之下,大聲對狗主埋怨:你應該用狗鍊子,萬一發生狗咬人的意外不是太危險!狗主自知理虧,忙著道歉。事後妹妹說她一輩子跑得最快的一次是被狗追,她還「狗急跳牆」。狗在我們心目中,一點都不可愛。今日美國許多公園禁止狗隨意行動,主人與狗外出必圈以鍊子控制;也有特定的狗公園,讓狗、狗主一塊兒遊戲、社交、談育狗經。
孩子懂事後,吵著要養狗,我一點也不心軟地拒絕,我有很正當的理由:先生上班,小孩上學,我一人獨處時不耐煩狗在屋裡作陪,也不愛沙發地板上一室的狗毛;一旦孩子的熱情減弱,替牠洗澡、溜狗將成為我額外的家事。年輕的我不願再騰出空間容納異己,為小孩多做一些「犧牲」。我建議養魚,三、四個月後,魚缸遭到西曬,熱死魚之後,養寵物的爭議不再聽聞。兒子就業後,養了一隻貓圓他兒時的夢。每次與他通話,那隻貓總是在背景裡若即若離地呼叫,像極了四、五歲的兒童懂得父母在電話上可以忍受索取似的,毫無顧忌。去年聖誕節前夕,兒子得知一位好友意外死亡,心裡難過;我們做父母的給他安慰鼓勵外,他的貓,給他另類的責任感。除夕夜,陪小孫子玩重複的遊戲,看到孫子樂此不疲,他脫口說:「嘿,你真像我的貓。」這位舅舅對侄兒的耐心竟是寵家裡的貓陪養出來的。原來,寵貓與寵侄兒的心情是一個樣。
在華爾街日報看過兩篇有關貓狗的故事讓我開眼界,一窺狗主的心境。年輕夫婦養狗作伴,一家三口生活多年,各知地位各守分寸,相處愉快。有一天,女主人懷孕,他們一邊高興地為嬰兒準備用品,一邊也得擔心狗寶寶是否能分享「父母的愛」。嬰兒降生後,他們得向寶貝狗介紹家裡的新成員,教育牠,要懂得愛弟弟妹妹。這不只是那一家人的事,這是所有未有小孩先有狗的年輕夫婦的家庭問題。
科技進步,讓家庭主婦省不少家事時間。下班蹺腳看電視時,有一個聰明的機器人,替你吸地毯,牠遇到障礙物還會自動轉彎,有人誤踩還會自動停止,不需主婦躬親行事,多愜意!看在寵物的眼裡,牠哪懂得這只是幫手,不是來跟牠爭寵的怪物?不是來跟牠挑戰的敵人?「喔,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喜歡本公司設計的機器人也都喜歡養寵物的,…」,一家公司主管這樣說;另一家主管說:「狗、貓,所有動物,都各有脾氣,對機器人的反應也各有不同,…」這樣看來,有寵物也有機器人的家庭,要「家人」和睦相處,除了教育別無他法了。那麼應用你的智慧,在寶貝貓、寶貝狗前指著機器人說教一番,安撫寵物是貓狗的成長之旅;於是貓狗也知趣地妥協:主人都這樣申誡,也接納機器人,我還能興風作浪什麼?報導說,大部分的貓狗,經過那樣的教導儀式,都能一家相安無事。這不就像兄弟姊妹爭吵,父母得耐心勸導兒女一樣?原來都是一家人。
幾年前一位好友的狗去世。那天,她心情不好,而我正與幾位朋友在球場練球。她到球場找我,我除了抱抱她,實在想不出如何安慰她。不忍心看她的寶貝為病折磨,到獸醫處要求獸醫替牠解脫,用在人類安樂死的情境也適用於寵物的。當年我不懂她的心情,只能揣摩她的用心:將她送的狗照片加上防水封套,放在她送的盒花裡,這已讓她相當感動。前些天與朋友聚餐,不知何故話題竟扯上寵物與小孩。聽著他們回憶二、三十年的養狗、養貓經,述說小孩與狗之間的情感與責任。我猛然愧疚:年輕的我,拒絕小孩養狗,讓兒子童年的回憶沒有狗的影子,實在是殘忍硬心腸啊!育兒與養寵物一樣,放多少心思在上面,就有多少親暱的回應。孫子看到我老遠地爬過來要抱抱與狗寶寶老遠聽到主人的車聲興奮地搖尾巴在門口等候,其間互動的情形不是一個樣嗎?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
忍不住替花蓮巷子口那一群「流浪狗」請願:主人啊,養我也請管教我,像教養嬰兒一樣。阿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