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7, 2014

藝術家執著的歷史意義

                                                                                        11/7/2009

米開朗基羅,十三四時,對藝術精神的追求已高於他的老師。他始終相信,藝術作品是為了久遠、不可知的欣賞者的共鳴而創作,不是為了討好政要買主,也不能為糊口而賤賣。創作藝術品的外觀,是否合乎傳統的美感是次要的,他堅持探索欣賞者--世世代代的欣賞者--的感受,他將心得融入創作,再以獨特的技巧表達他的觀察。他的第一個十字架上的耶穌,是一位害怕,驚訝,掙扎的受難者,而不同於當時藝術家創作下的英雄姿態;他的老師抄襲這位青少年學徒的創意卻沒有勇氣稱讚學徒的見識!
對知識學問的追求就像對藝術的要求一樣,不是來裝飾門面的,直指核心,追求人文的基本精神素質。他蔑視所謂的飽學家,他深信只有自己真正理解的知識才能展現它的精華,抒發在作品上在藝術方面下的苦工是自發於內心,用心看,用心讀,用心想創作是沒有捷徑的。人物石雕上的肌肉力量,是他忍受多少冷寂夜半,解剖屍體,推測肌肉使力的果實!米開朗基羅當初創作時,苦心經營探索的精神靈魂,六百年後,依舊深得欣賞者的迴響。他執意追求藝術品的長遠意義,在人類藝術歷史上成為不可忽視的明燈。藝術家執著的歷史意義,莫過於此。
體驗到獨處深思的重要這種沈思不是玄而上的理論概要,而是踏實的表達,他的每一個雕像都生活體驗沈思後的創作;獨特地「大衛」的雕像著重在殺敵之前的憤慨專注,不是殺敵後的榮耀、驕傲;他的「瑪琍與嬰兒」(Mary and the Child是捕捉母親與嬰兒瞬間的親暱,不是刻意強調母親的「偉大」在世時,他的藝術創作過程與態度常見容於世俗,但他總以無怨無悔的精神灌注。他認定真正的藝術品是流傳千古的創作,他做到了。
他精選素材,藉素材壽命的長短表達他對創作藝術品永久存在的追求。長存在,成為他創作的動力與目標。時代的變遷,以人類在精神上掙扎的體驗為中心,雖然作品都取材於聖經故事,但是雕刻彩畫都是人類經驗,我們的掙扎。藝術家除了天分,加上自己在技術上努力不懈的苦練琢磨,還得有深厚的藝術感動作為技藝的靈魂。
他的傳記值得一讀再讀,讓自己在不同的年齡、心境下,體驗米開朗基羅創作專注的幸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