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3, 2013

Gap Year的聯想



                                                                           刊載日期:2008-09-27

四、五十年前,在臺灣考大學是一件大事,高二起,老師、家長與學生,心中唯一的目標:大學,其餘的以後再說。那時候為了配合聯考,高二開始分班,文科:文與商,理科:生物、數學、物理。報考前就得填志願表,大多數的學生總以錄取分數的高低排列來決定學校的順序。記得當年父親過目志願表時,擔心我沒有填女子大學墊底以防萬一。我堅持不肯,理由是初高中六年讀的都是女子學校,大學要有男生才像樣。回頭看,我糊里糊塗地照分數排志願卻堅持不讀女子大學,有些本末倒置的可笑,但是跟我一樣懵懂的學生不在少數;有些人抱著先考上一所學校,讀不讀無關緊要,有些人上了幾個月的課實在念不下,休學重考是常有的事。高中畢業考上大學的心情,以精疲力竭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而那年頭大部分的學生都只是「乖乖地」在家度日等開學。
前些天在一個廣播節目裡第一次聽到「Gap Year」這兩個字覺得很新鮮。記者訪問一些高中剛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都計畫在入大學前暫時休息一年,國內外到處走走,給自己多一點歷練的生活經驗,同時抒解三年來申請大學所帶來的壓力。聽那些學生講述未來一年的計畫:有的要到國外做實習生、有的參加野地求生、有的到大城市打工、有的下鄉做義工、有的以團體的方式參與,有的以自助旅行的方式完成;每一位都充滿著活力與期待。這則新聞讓我憶起大學時我的男友(現在的丈夫)曾經「夢想」休學一年,在沒有任何「責任」之前到處旅行嘗試另類生活;他終究沒有膽量放手去做,那個夢想至今未能實現;可憐他早早交了女朋友,從來沒有快樂逍遙的「單身」經驗,雖然他說結婚早,他無怨無悔,但是當我聽到這群年輕人的「Gap Year」經驗時,不由自主地猜想他的內心深處是否有一絲被他「隱藏」的遺憾?
為了進一步瞭解「Gap Year」的意義上網查資料,原來「Gap Year」指在生命兩個階段中的緩衝期,而最被人樂道的是高中畢業上大學之前的這段時光,也許一年也許少於一年,利用這時段到國內外做不同生活的體驗。在英國與澳洲,這種風氣盛行多年,最近美國趕上這個流行風。美國頂尖名校「哈佛」鼓勵被錄取的學生在未註冊前考慮「Gap Year」經驗。根據許多大學的行政人員觀察,學生雖暫緩一年註冊,但這一年的特殊體驗反而讓這些學生上學後能夠專注功課及時畢業不會半途而廢。當然我們不能說「Gap Year」經驗是萬靈丹,但好好計畫這一年的活動,這種體驗將可受用無窮;離開父母的庇護入社會之前有機會體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處境,奠定獨立的基礎,建立人與人溝通的網道,都有助於正面的成長,懂得珍惜擁有的機會。有些高中生三年來乖乖地唸書一旦上了大學面臨開放的花花世界,玩樂之心蜂擁而上,好似要彌補高中生涯的平淡反而不知如何把持目標,有的甚至被學校退學,可惜了。
這種「Gap Year」經驗是不是臺灣所謂的遊學?兩年前一位姪女來美學習英語,從她那兒聽到遊學這名詞,研究所畢業面臨就業的人生另一階段,她給自己暫緩期,先去美國中部一所大學修短期語文班,結束之後,意猶未盡又來西雅圖就讀一所社區大學的語文班。本以為她自己申請學校許可,與她談話之後才知道她在美中時聽我提到此間一所社區大學的名字,她與臺灣一家服務社聯絡代為申請,就這麼簡單地又在美西逍遙遊學三個月。有了網路之後全世界都連了線,資訊的取得以地理位置看,遠在天邊,以搜索的立場看,近在咫尺,有人說今日的資訊存在雲間,任何人都可以分享。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學英語何必跑到美國來,在臺灣(或任何地方)聽廣播、看電視電影、讀英文書報,只要有心繼高中的英文基礎之後,都可無師自通更上一層樓;但這種途徑對有些人而言是何等的寂寞無趣!遊學或是「Gap Year」經驗常是與陌生者、陌生的文化接觸的學習成長,我們說增廣見聞就是這個意思吧。
根據報導,美國一個高中畢業生要有「Gap Year」經驗花費大約一萬美元至兩萬美元,這不是人人都享受得起的負擔,美國已經有一些非營利機構替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爭取學習經驗均等的福利,他們認為這種到國外學習的經驗不能視為奢侈,這種「Gap Year」經驗可以幫助年輕一代開闊心胸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世界觀。
「開眼界」有時不必花錢只需要流汗花腳力,就能體驗到「充電」的滿足。在南加州一所低收入的高中,一位老師帶領一群青少年走一條長約二十一公里貫穿洛杉磯市通達海邊的人行道,讓這群難得一訪豪華商店,擁抱大海的高中生觀摩一下另類的生活環境,學生行走時不得戴耳機聽音樂,要與同學聊天,盡情地聽一聽城市的聲音。他們上一次的活動是兩年前到「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露營,老師對這種活動不求任何奇蹟,只是介紹學生「外面」的世界,引發他們一些想像力,讓他們有夢;攤開雙手擁抱山,我來了,海,我來了的豪放,登高之後的滿足,浪聲洗滌之後的寧靜(啊,花蓮高中的學子們,有山為伴,與海為鄰的幸福),屬於自然界打開心眼的機會,在一位老師的帶領下,機會像一塊在湖上跳躍的石頭,帶來歡欣也帶來漣漪。學校辦的活動雖是免費,卻必須在學業上取得合格的成績才有資格參加,開眼界的經驗不是垂手可得反而更值得珍惜,人助自助者也是成長期間可貴的體驗。
Gap Year』讓我也開眼界,有了一些遐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