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生活中點與線的連結

                                                  日期:2009-01-14

坐在回美的機艙裡望著台灣時間凌晨兩點鐘長榮提供的晚餐,回想著白天一連串的吃會,我沒有一點興致舉箸;告別熱鬧回歸平靜,內心有著渴望也有著不捨,是歸鄉也是離鄉,二十多年來總是伴著我在機艙的睡夢裡盤旋,當雙腳再度著地,渡假的心情不得不清醒,生活的步調等待重續。
先生幾年前為了因應全球職場經營的轉變,苦讀兩個月後拿到「專案管理」專家的證照。雖然專案管理不是他熱中的行業,卻讓他躲過公司裡三、五次裁員的風浪;同時也讓我對專案處理的門竅有一些認知。回美後的一夜,話題又牽涉到緊急事件處理,他說:「以我們這次筆記型電腦事件來看,你家人處理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快速正確,可以看出你家人是一個合作無間的團隊,這種團隊是公司無時無刻想要建立的核心。」我可以想像爸爸若聽到女婿這樣的評語,一定得意開懷並補上一句:「薑是老的辣,你老爸還是很有點子的。」
在花蓮火車站說再見時才發現行李中沒有前些天在燦坤買的筆記型電腦,前座、後座、車艙都找遍,我急著要搭父親的車回家找,而火車還有十多分鐘就要出發了;爸爸冷靜地要我下車並且說找到之後會搭下一班火車或飛機送到台北,趕得上我半夜回美的班機。在火車上試了兩次手機,家裡的電話都是通話中,第三次傳來爸爸焦急的聲音:「都找不到,車庫裡另一部車也找過。」這次,換我冷靜地說:「爸爸,到車子後座擋風玻璃下的檯子上找找看,。」他要我掛斷電話,找到再通知我;他臨時又找不到我的手機號碼,於是又向台北的妹妹問了號碼,再次聽到他的聲音時,是笑呵呵地說:「果真放在玻璃窗下的檯子上。」他還謝謝我即時告知玻璃窗下的可能性,不然,他恐怕會找得發狂。
當我們到達終點站時,又收到一通電話,媽媽已經買好車票,下午四點多到達台北。新買的筆記型電腦得以歸隊,隨伴我此刻寫稿抒情。這一家人就是我先生所謂的快速正確合作無間的團隊。
在另一個時段裡,這位專案處理專家也會這樣說這個團隊:「你們家每次聚會都會吵架,沒有一次例外。」唉,用「吵架」這個字眼有點太過分,應該說意見很多。祖孫三代加上媳婦,在女將比男將多的情況下,我們這大家庭可以為了吃什麼、在哪裡吃吵翻天;看在這位女婿眼裡,每次的經驗都是奇觀。有一天,在花蓮的咖啡屋與叔叔聊天,話題說到夫家與娘家的不同,他又把我家聚會時議論紛紛的奇觀拿出來講,沒想到叔叔對嬸嬸家的看法也與我先生對我家的看法一樣,而嬸嬸家也是女將多於男將。信不信由你,這話題的結論是當年紀大了,有女兒的家庭與長輩互動的情況比較熱絡。
中年兒子把八十歲以上長輩的話當成指示,總以聽就好不要有意見的態度面對,相反地,即使是嫁出去的中年女兒,內心裡永遠是女兒,爸媽的話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更何況姊妹之間的意見?把七嘴八舌熱衷出主意的現象視為「吵架」,太言重了吧。
等著下車,站在車門口回想二、三個小時前發生的事情,我與先生有這樣的對話:「這麼巧,從來沒有發生的事我們今天都遇到了。到國外旅行,在語言不通的國家不會出現的狀況竟發生在自己的家鄉,真糗。」
「以後自己的行李要自己提,不能勞駕他人。第一次讓別人搬運就出了差錯。」
「別人幫忙是好意,沒有做最後的檢查是我們的疏忽。萬萬沒料到她會將它放在窗檯上。」
「提早出發才不會心急,一急就亂了手腳,急忙中又看錯月台的標示,來來回回地趕,差一點跑得腿軟。」
「呵呵,每一個意外都是可能發生的巧合,這麼多意外一連串緊接地發生,嗯,這樣看來,人類生命的進化演變是確定的事實。」
「沒錯,我最近看的那本支持進化論的書就是這樣說的。生命經過幾億年的演變有今天的人類,是許多的巧合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幾億年的巧合、意外,湊合累積,人類生命的演化是幾億年的「巧合」,而物種的演變將持續。」
失而復得的筆記型電腦、趕火車的意外插曲,經由汗流浹背、氣喘如牛的驚慌,在太魯閣號的冷氣與鐵路便當的安撫後,竟扯出達爾文生命進化論作結束,又得到合作無間的美名,有意思。


何妨野一下

                                                2009-03-02

我不喜歡旅行每次要出遠門好像重新活一次一樣的心情,未出門前已經盤算回家以後要做的計劃,算做是非活著回來的誘因?也許怕死,怕飛機失事,怕回不了家;大概也捨不得花錢,放著舒適的家不住,飛到外地住旅館,何必呢。雖然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一卷在手坐在自家舒適的椅子上,沒有干擾,神遊四方,縱觀古今也是知行兩得啊。直到有一天,國家地理雜誌的『意外旅行』報導,讓我深深地檢討我不愛旅行的心態。根據這報導,原來,隨興的旅行,不僅是行萬里路的身體探訪,也是終身難忘的體驗,是不要把自己架框起來的生活態度,是推進人生旅途上疲憊步伐的波浪。文章中有人今天在倫敦,一時興起,明天在撤哈拉沙漠與駱駝為伍。率性之旅,看起來很刺激,但我做得到嗎?在懷疑中,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何妨野一下!改變中年生活的規律性,開一扇野的心窗。
野草莓學運為什麼叫野草莓?我先生這樣問,我說,草莓族加上一個野字,取它野生堅強的意思吧。查了一下字典,,辭海有五個字義:郊外、民間、分野、樸鄙不馴、動植物野生。國語日報字典,隨著生活口語的演變多加了三個字義,分別是:非常、野味、野餐。我以為辭海的樸鄙不馴,比國語日報字典的野蠻、撒野,要來得中性。前者的不馴,有另類的新興精神,後者則只有貶的意味,失去不馴所能延伸的意旨。不服從,不合作,可以說都含有不馴的精神。梭羅的公民不服從論說給甘地的影響,甘地有不合作運動」,黜使一九四七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地的獨立;十年之後,美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受甘地的影響,在美爭取黑人社會地位人權的平等。這種不馴,但不暴力的主張,給人類帶來人權文明何等美好的改革。樸鄙之義,辭海舉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以回歸自然不求紛華,人文本質的立場看,追求文勝質的華麗文化易失於膚淺。仔細分析野字代表的精神,它在我心中的份量產生一番新的氣象。
如果十年前,你買過草莓,你當會知道,草莓摘採之後,不易存放。從超市買回來一兩天之內沒吃完,常因瘀傷腐爛不得食。十年之後,生物科學進步,經過基因改造的草莓,再也不是嬌滴滴地不耐壓;一顆顆飽滿地呈現,生長期耐寒,運送時耐時又耐壓,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們是以十年前的草莓,還是基因改造過的草莓,來定義今日草莓族的野草莓學運?人類文明延續至今,文化的承傳代代都有不同的特色與醒悟,我深信台灣的希望在年輕這一代。他們沒有戒嚴獨裁的強霸貫輸教育,他們習於自行選取資訊的民主自由,他們有即時傳播資訊的能力,他們有關心弱勢的理想與熱情,他們有行萬里路的家庭財力支援,他們沒有傳統的包袱,他們絕對是經過基因改造的草莓。他們耐時又耐壓,千萬不要輕易地以中年的心態認定他們失敗的宿命,這只會凸顯中年苟安漸老的心態。
前些天看泰國曼谷機場遭反政府示威者包圍的新聞,我隨口說,不錯啊,泰國總理因而下台。我先生回應,兩相比較,可以看出台灣的社會已進入中產社會的結構。大部分人對於自己努力建造的財力家園,產生保護的心態:不要作亂,維持現狀,平安過生活的溫情主義。這一語點醒我這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雖然邱吉爾有句名言,三十歲以前,你如果不是社會主義的熱愛者,你是沒有心腸的人(我先生認為:你是個混球)。如果三十歲以後,你還是社會主義的支持者,你是沒有頭腦的人(你是個笨蛋)我不能因邱吉爾這麼說而問心無愧,理直氣壯地做一個只有頭腦,冷漠的中產階級。
看著「野草莓學運」的學子們打著「野給你看」的標語,不禁莞爾。在眾多的部落格裡,有人說這群野草莓的「野給你看」相較於往常臺灣的抗爭活動,他們一點也不野。他們有自己的糾察隊,他們害怕但不畏縮,他們即時呼應照顧,他們野在自己的紀律下。哈,他們絕對是基因改造過的草莓,在寒冬裡迸發,不能等閒視之。(想起美新選總統,歐巴馬,他擁有年輕人在網路上廣大的連結支持網。有人說,如果歐巴馬執政後忽略這群浩大的支持網,這將引起他們的不滿,而他們的抗爭將讓六零年代的美國學運看起來像玩家家酒。上網查The Strawberry Statement,「草莓宣言」,可以看到當年學運的片段。)台灣的「野草莓」正給台灣中產社會注入新血,野得理性,一種覺醒的召喚。中產階級者,拋開理直說教,掏出你的心腸,給他們一點微笑。
我,一位中年的中產階級,因為國家地理雜誌的一篇隨興旅行,激發我野一下的渴望而暗自喜悅,唉,這只不過是自私的溫情罷了。當我從許多部落格(版主都比我年輕)裡讀他們包羅萬象,有物、有理、有序、有情的論說,這群年輕人對臺灣、社會的關心與熱愛,他們給我的,豈僅是野一下的激發。他們正點燃臺灣希望的火炬。


語意文化的遐思

                                                 日期:2009-02-10

日昨開車時聽到全美公共廣播公司討論『語言文化因素』,主持人講一段有關語言接收的多面意義做結論。因文化立場、心情、地點的不同,聽覺認知的反應也大不相同。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國貿雙翼大樓被恐怖分子以挾持的民航機飛撞摧毀之後,「九一一」所代表的含義已不只是那天所發生的事實,而是這七年來為防範恐怖分子作亂,布希政府執行的許多限制、檢查、監聽的國家安全政策,在反對與支持者的抗爭下,百姓各自形成的認知在生活文化上留下的歷史痕跡。
五十年、百年之後的讀者,為了要瞭解「九一一」一詞的文化意義,必然需挖掘歷史背景,認識美國、中東、石油、極端派回教徒、伊拉克戰爭以及美人民隱私權等交織的錯綜複雜關係,再加上歷史學者的傳敘立場各有不同的觀點,猜想「九一一」必定在讀者的內心引起熱鬧的歷史洄瀾。
聽過那一段談話,我有一些感觸。步入中年開始認真讀英文書,後半生才探訪一個陌生的文化寶殿,對西方文化的基本認知不足,有時無法體會文詞字句所代表的隱喻。記得我看完Henry James的《Daisy Miller》短篇後,有一個疑問:我認為要特立獨行,自己要先有本事,先要經濟獨立或對自己有不可動搖的信心;那麼書中的女主角Daisy,是仗勢著什麼,在本身兩者皆無的因素下,我行我素?一位名叫Daisy的美國少女,步入歐洲的上流社會,因不肯入境問俗,更不肯入境隨俗,大大方方的在歐洲男女拘謹作態的社交圈中,主動和男士談天出遊,冒犯視嬌柔作態為高雅的「上流」社會而不自知,是真不知?還是故意不理睬?或是痛恨這種虛假的教條而固執己見?對於書頁後的提問:為什麼作者將女主角取名Daisy?我僅能怯生地猜測,daisy,雛菊,是到處可見的花,採它的普遍性吧,也不知這樣的聯想與作者的本意有幾分切合?沒想到有一天吃早餐一邊看書,Daisy的謎底竟是這樣讓我偶然相遇。
一位文學教授說讀文學作品,要注意文章中許許多多的伏筆,線索,隱喻。書中人物掉到水裡,全家聚餐喝紅酒,或是主角瞎了眼等等(記得那些聖經故事嗎?),都藏有意義在裡頭;那麼,Daisy之名不是這樣明顯的跳躍了?夏日白花的喜悅就是她,陽光下一點嬌滴,滿身自在,紫紅萬綠中清新醒目,不亢不卑,就是她,亮麗的小白花代表著新興的美國風情;相對的男主角雖也是美國人,卻久居歐洲,被歐化而不自知,而作者給他的名字,Winterbourne,不正是人同其名嗎。
哈哈,他的名字可不代表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而是冬天,人生的目的地,人生的盡頭。故事一開始,作者已安排夏日雛菊與冬天相遇,可憐的Daisy注定過不了冬天的寒冷(暗指歐洲上流社會的假道學?)。但是,不要忘了,事實上,明春, 遍地雛菊將吐新芽,初夏時分,朵朵白花在陽光下搖曳輕姿,帶來滿園的青春。經高手指點,作者筆下「Daisy Miller」的普遍性與個性所隱喻的文化,生動躍然紙上,讀書的樂趣莫過於此。
有天在報上看到一位服裝設計師想要復古,走Daisy的時尚風,這個Daisy指的是那位《大亨小傳》裏讓大亨神魂顛倒的俏女郎。這則新聞牽動我的思緒,到底這位取名為Daisy的又有什麼隱喻?美國文化膚淺的一面?服裝設計師要在今日的社會推行復古時尚,我不知她是否會成功但是腦海裏已呈現出那位輕佻時髦女郎的形象。
這兩位Daisy都是自我中心的實踐者,但到歐洲遊學的Daisy有任性但絕對誠實的可愛,她為了一睹夜半濃霧中古羅馬劇場的美景不顧肺炎死亡的可能威脅,勇往直前充滿追求理想的熱情,果真因此生病,臨死前亦無懊悔,誠實承擔後果。而大亨的Daisy則視撒謊是撒嬌的賣弄者,駕駛大亨的車意外撞死人,卻畏罪緘口執意將過失順勢推給對她情深不悟的情人,情人因此被誤殺,她依然無可無不可地逍遙自在。名家筆下的這兩位美國女郎真是兩朵不同的小白花。眾女都是朵朵的雛菊,仔細品味卻各有本色。
雛菊是淺根易繁殖的小白花,因讀這兩本古典小說的Daisy,而有不同的聯想。哪位女郎不曾年輕,若以雛菊為名取它的青春來代表當時美國文化充滿活力,轉眼百年已過,再加上九一一之後注入的外來威脅,影響美國文化的轉向,那麼,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文化將何去何從?若二十年後,再回味這些古典文學,是否又會有另一番體驗?
人類的情感,道德勇氣是文學創作的骨髓。讀者之間,偏見也好,客觀也好,同情也好,憤慨也好,暢暢快快的論它一回,古老的小說因語意文化的不同又一次激發起人間的遐思,賦予新意涵,讀書之樂莫勝於此。



多與少的生活觀察

                                                             日期:2009-02-18


美國小孩都熟悉的三隻熊與金髮女孩故事,把文明生活簡單地以三個選擇概括:硬、軟、適中或熱、冷、適中。金髮女孩闖入熊家,東摸西試,椅子、稀飯、床是否合意都來個評語,這女孩「運氣好」,每一個東西都有三個選擇,而故事的結局女孩選了一張軟硬適中的小床,嘆了一口滿足的氣,呼呼入睡;這位金髮女孩的「just  right」成為一般的口頭語,恰恰好,來表示對事物的滿意度。聯想到台灣「阿公愛煮鹹,阿嬤愛煮淡」的小調呈現的生活選擇就沒有那麼稱心諧和,實際生活的抉擇也難得有女孩的恰恰好那麼寫意。是人類的偏、執,讓我們的嗜好失去彈性?還是文明世界的多樣性,讓我們堅持個性以免在熙熙攘攘的人間看不到自己?
我先生每次回台探親,吃過幾天的大餐小宴,最想念的是台北的「稀飯街」。雖然稀飯店家舖上也是滿目的醬菜,但想到這些小菜的滋味時,心上已經以一種「清淡」的渴望期待;讓他這麼想念也因為二、三十年來的探親之旅,清粥小菜的經驗只有兩次,在一種渴望而不可得的心態下,特別讓他垂涎吧,這種渴望的欲念無形中以「少是多,少是好」的意念展現,而成為他的最念。
十一、二月是美國感恩與聖誕的節慶月。二十多年前,百貨店聖誕擺飾總是過了感恩節(十一月的最後那個星期四)的大拍賣之後才上市點燈。現在早早地十月底,就等不及全部出籠,讓我有一種被催促的急迫感反而失去過節的期待與悠閒。廣播節目大概也有一種「慶節反商業化」的體認,在一個叩應節目裡,主持人邀請聽眾分享他們慶祝佳節「更少是更多」,「less is more」的經驗。有一位女士多年來的傳統是家人交換禮物,這些禮物必定得自己創作、設計遊戲,全家一起玩,設計衣服不管合不合身都得試穿,每年總有新玩意,讓家人笑鬧成一團,花的錢也許不多,但讓家庭聚會親情交流充滿歡樂所花的精力心思卻多到不可以數衡量。
我服務的圖書館,屬於慶典的小孩故事書,每到佳節來臨前一個月,書架上總是空無一物,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圖書館只好限制節慶的書一只能借五本。每個家庭少借一些將可以服務多一點的家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這是求得服務普遍的變通。有時在七月間,一些聖誕節的故事書已有人借閱,館員之間總會取笑的說,又有人等不及催促生活的腳步了。
隨著工業革命人類文明巨變,生活的腳步不僅加快簡直是用飛的。人們生活在長久持續的追尋狀態,生活的座右銘是:more is better更多是更好。努力往上爬,走過平地,越過山丘,起起落落一路衝撞不容稍安喘息。文明的腳步飛快時,量與質的認知以更多必定更好二者並存的觀念追求,生活過程中養成注意效力、方式、向外擴充而忽略生命的目標。
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爬到頂峰,放眼望去茫茫群山,哪座才是人生的目的地?茫然中有了失落的遲疑因此轉而向內自省,求取質與量均衡的領悟,呈現更少是更多的理念態度。生活裡意念與實質上多與少的拿捏抉擇,當然不是小熊故事裡大中小三選一那樣單純合意;年歲在心理上的份量又影響我們選擇激進或平淡的指標,到底我要個性突出的展現?或是合群的消失自我?個人對家庭、事業、自我及社會的關心和付出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以家庭的立場而言,延續傳統有生命長遠不斷的意義。
近日參加女兒夫家感恩節火雞大餐。晚宴在一棟日本會館舉行,親朋共聚一室分享各家準備的食物。主持人餐前介紹這個餐宴的歷史,從原始創辦的三個家庭擴充至今三、四十個家庭。主持人將與會的家庭成員一一點名,被點名的站起來讓大家有機會把名字與人對號入座,無形中一條親情的連線在我這個客人的腦海裡形成,八十幾位原本都是陌生的臉孔成為五代同堂的家譜,每一個小家庭有如一株小樹,原初的三棵樹已然成為森林的基地。
這個餐宴很特別的是接棒人都是女兒把傳統的餐宴儀式、名單、食譜承擔下來,今年第三代接手,聯絡的方式以電子信箱取代電話聯絡,傳統與新科技並存,前者取其精神後者取其方便,很有時代延續的意義。原本的三個家庭不嫌少,今日的八十多位不嫌多;若以國藉論,一屋都是美國人,若以膚色言,有黃、有白、也有黑,但是那晚,只有一個情:親朋好友感恩相聚。
親家母每年都邀請我們夫婦及兒子參加他們的大宴,說這樣我可以避免烤火雞做菜洗碗的辛苦。沒錯,我只要煮一道菜就可以享受一晚的清閒。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清閒與熱鬧,而是歷史承傳的展現,是八十多位之間親情的連接;更重要的是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多麼令人興奮的承傳!
要有承傳先從自身做起,二十多年來,回家吃媽媽烤的火雞還是兒子,女兒感恩節的傳統。女兒結婚後感恩節需要調適時間慶祝,但一家六口不嫌少,圍座一桌,親情分享是承傳的火炬,我的堅持。
感恩節這天,美國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休假,隔天清晨便是流傳有名的「後感恩節大拍賣」。商家以非尋常的減價招來廣大的消費,根據報導許多商家常以這時段的營業額來彌補一年的差額,扳轉赤字,號稱「黑色星期五」。
報載在紐約,有一家大賣場過節後第一次開門營業,顧客整夜在門口等候,清晨五點開門之際蜂擁推擠,竟把一位員工推倒踐踏至死。顧客要省錢,商店要賺錢,是許多人生活的指標。為了搶買便宜貨,發生命案是不是太瘋狂?二00八年的金融風暴,根據報導,全美的退休基金在一兩個月之間「流失」約八兆美元,面對難以下嚥的事實,許多人的生活腳步,多多少少又需要調適了。

Friday, November 1, 2013

回首,見與不見的交織

                 
                                                                              01-20-2009
一個夏末的清晨,『長堤的沙灘上有一些我的腳印一些海我與它都曾在沙灘上駐足徘徊,海潮帶走一些我的腳印留著一些它的回首那間見與不見的跡痕,觸發一個是否走過那沙灘---存在­­---的哲思。結束度假回到生活的軌道,既定的規律讓存在的感受是一個萬切事實,偶而興起的哲疑總是匆匆間有意迴避,妄圖不見等於不存在的苟安;但是生活在二十四小時都是資訊自由流轉的世代歷史的印証一直有意無意間與我相遇屬於他人的上代的屬於我的過去的足跡在時光的隧道裏流竄交錯,不時地以聲音試探,以影子招手有人說每一個時間上都一個故事只等待那意的字眼在憶中復活,有如見與不見的足跡在旋轉的時光隧道裏跳脫,挑醒遐思,望眼、回首,過去今日、你的、我的、沒有界線
十一月十七日紐約時報頭版有一張照片四位伊拉克警察與一位美國陸戰軍人跳舞另有一位伊警拿著相拍照每一位的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原來伊拉克的內議會通過伊拉克安全協議』。出席的二十八位內閣長有二十七位投票支持這個顯示伊拉克政府有強烈意主控國家安全與美國簽定的協議美軍事析家Michael O’Hanlon說:『伊拉克開始懂得如何面對強勢的美國與鄰境的伊朗』。雖然還得有國會三分以上的支持但大部分的人表示。伊拉克政府以將近一年的時間與美國協商終於敲定雙方認可的方案,決定美軍撤離伊拉克的時間表,因而有這張伊警與美軍共舞的即興鏡頭。美在伊拉克的戰爭打了五年,美人民反對的聲音持續不斷人民選出下任新總統之後一些過去堅持的政策開始出現改的跡象
這張照片讓我想起月初在電腦螢幕上看到台灣警察與示威民眾生衝突的畫面也想起幾年前洛杉磯警察對待黑人粗暴引起市民公憤反彈的混亂,還有西雅圖百姓示威WTO與警察的衝突。美國起衝突發生時,附近商家有許多的窗被敲破有人趁機打劫,讓抗爭的議題走了樣。回頭看伊拉克的警察因自主權的希望在手而高興台灣百姓因自主權恐怕失手而抗議。群眾的高興或抗議都要有一個管道來歡呼或宣洩當街起舞是歡呼的浪漫外,表達的是一層的心聲;以丟雞蛋抗議雖不可取,但在許可的距離下,宣洩的是深一層的主權疑問。示威被壓抑,勢必點燃群眾憤怒的情緒,因與執行管制的警察起了衝突;政府,警方與百姓都有對等的責任溝通檢討,政治人物與媒體稱自的百姓是暴民實在是不必要的傲慢與挑釁。看頓郵報對於陳雲林來台事以中國人與台灣人是兩不同星球的人來形容臺灣百姓示威所代表的意義,反而更具有同情心與洞察力
被視為暴民的示威者經過兩個多星期的極力辯護台灣的警察開始鬆口承認警察在管制群眾抗壓的當頭也有警察暴手打民眾的現象,表明爭取主權需要鍥而不捨行動精神。輿論是一種力量就像水一樣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民的主權自覺是共識的輿論時,所凝聚的力量好比海嘯排山海不可拒的,正像二○○八年美總統大選選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一樣。選前不論是家人朋的偏好或報紙媒體的論說總是指向奧巴馬的代來臨了,而人民給他壓倒的支持。多數的也可以讓一個人失位的幾年前我居住小鎮的地方法院有一法官是被居民投票出局的經有一個機會到法院的聽証會旁觀,看到這位法官對待有可能觸法但未審判的人的態,她毫不隱瞞地傲慢讓人看得不自在後來在地發行的報紙看到一些律師對於這位法官的專業評語忽略法庭程序,剝奪應有的合理尊重。她曾因此被警告兩次,減薪罰款至取消她執法的時數,但她積習難改,她辯解案件太多沒有時間注意小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權在一個法官的認知行為上,可以因忙碌為小事而知法犯法?她終於被選民三振出局得知她敗選的消息有如正義的歡呼那樣高興就像今年有許多的年人歡呼奧巴一樣,猜想紐約時報的那張照片,五位掛滿笑容的舞者心情亦應如是。
有一次聽一年輕的朋論及美島事件,訝異她對這事件始末發展的了然。她到的報導與她聽到的間聲音不同而引起她的關注,她開始注意新聞的來源她用眼睛觀察,用腦筋思考事件的起因而有自己的判斷。我與她在美麗島事件的那一年都生活在台灣,得知她的關心引發我對自己無知忽略的悵然。今日回首,她的見與的不見入歷史的時光隧道,思索生活經驗後我瞭解,海灘上不見的足跡並不是被打平,只是被潮水帶走,潮混為一體添加在歷史的時光浮動。思緒在時光隧道上旅行,旅途上滴滴時時刻刻都是故事,識與不識留下足跡交織歷史記憶。回首那曾經不見的跡痕特別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