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孩都熟悉的三隻熊與金髮女孩故事,把文明生活簡單地以三個選擇概括:硬、軟、適中或熱、冷、適中。金髮女孩闖入熊家,東摸西試,椅子、稀飯、床是否合意都來個評語,這女孩「運氣好」,每一個東西都有三個選擇,而故事的結局女孩選了一張軟硬適中的小床,嘆了一口滿足的氣,呼呼入睡;這位金髮女孩的「just
right」成為一般的口頭語,恰恰好,來表示對事物的滿意度。聯想到台灣「阿公愛煮鹹,阿嬤愛煮淡」的小調呈現的生活選擇就沒有那麼稱心諧和,實際生活的抉擇也難得有女孩的恰恰好那麼寫意。是人類的偏、執,讓我們的嗜好失去彈性?還是文明世界的多樣性,讓我們堅持個性以免在熙熙攘攘的人間看不到自己?
我先生每次回台探親,吃過幾天的大餐小宴,最想念的是台北的「稀飯街」。雖然稀飯店家舖上也是滿目的醬菜,但想到這些小菜的滋味時,心裡上已經以一種「清淡」的渴望期待;讓他這麼想念也因為二、三十年來的探親之旅,清粥小菜的經驗只有兩次,在一種渴望而不可得的心態下,特別讓他垂涎吧,這種渴望的欲念無形中以「少是多,少是好」的意念展現,而成為他的最念。
十一、二月是美國感恩與聖誕的節慶月。二十多年前,百貨店聖誕擺飾總是過了感恩節(十一月的最後那個星期四)的大拍賣之後才上市點燈。現在早早地十月底,就等不及全部出籠,讓我有一種被催促的急迫感反而失去過節的期待與悠閒。廣播節目大概也有一種「慶節反商業化」的體認,在一個叩應節目裡,主持人邀請聽眾分享他們慶祝佳節「更少是更多」,「less is more」的經驗。有一位女士多年來的傳統是家人交換禮物,這些禮物必定得自己創作、設計遊戲,全家一起玩,設計衣服不管合不合身都得試穿…,每年總有新玩意,讓家人笑鬧成一團,花的錢也許不多,但讓家庭聚會親情交流充滿歡樂所花的精力心思卻多到不可以數衡量。
我服務的圖書館,屬於慶典的小孩故事書,每到佳節來臨前一個月,書架上總是空無一物,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圖書館只好限制節慶的書一家只能借五本。每個家庭少借一些將可以服務多一點的家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這是求得服務普遍的變通。有時在七月間,一些聖誕節的故事書已有人借閱,館員之間總會取笑的說,又有人等不及催促生活的腳步了。
隨著工業革命人類文明巨變,生活的腳步不僅加快簡直是用飛的。人們生活在長久持續的追尋狀態,生活的座右銘是:more is better,更多是更好。努力往上爬,走過平地,越過山丘,起起落落一路衝撞不容稍安喘息。文明的腳步飛快時,量與質的認知以更多必定更好二者並存的觀念追求,生活過程中養成注意效力、方式、向外擴充而忽略生命的目標。
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爬到頂峰,放眼望去茫茫群山,哪座才是人生的目的地?茫然中有了失落的遲疑因此轉而向內自省,求取質與量均衡的領悟,呈現更少是更多的理念態度。生活裡意念與實質上多與少的拿捏抉擇,當然不是小熊故事裡大中小三選一那樣單純合意;年歲在心理上的份量又影響我們選擇激進或平淡的指標,到底我要個性突出的展現?或是合群的消失自我?個人對家庭、事業、自我及社會的關心和付出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以家庭的立場而言,延續傳統有生命長遠不斷的意義。
近日參加女兒夫家感恩節火雞大餐。晚宴在一棟日本會館舉行,親朋共聚一室分享各家準備的食物。主持人餐前介紹這個餐宴的歷史,從原始創辦的三個家庭擴充至今三、四十個家庭。主持人將與會的家庭成員一一點名,被點名的站起來讓大家有機會把名字與人對號入座,無形中一條親情的連線在我這個客人的腦海裡形成,八十幾位原本都是陌生的臉孔成為五代同堂的家譜,每一個小家庭有如一株小樹,原初的三棵樹已然成為森林的基地。
這個餐宴很特別的是接棒人都是女兒把傳統的餐宴儀式、名單、食譜承擔下來,今年第三代接手,聯絡的方式以電子信箱取代電話聯絡,傳統與新科技並存,前者取其精神後者取其方便,很有時代延續的意義。原本的三個家庭不嫌少,今日的八十多位不嫌多;若以國藉論,一屋都是美國人,若以膚色言,有黃、有白、也有黑,但是那晚,只有一個情:親朋好友感恩相聚。
親家母每年都邀請我們夫婦及兒子參加他們的大宴,說這樣我可以避免烤火雞做菜洗碗的辛苦。沒錯,我只要煮一道菜就可以享受一晚的清閒。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清閒與熱鬧,而是歷史承傳的展現,是八十多位之間親情的連接;更重要的是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多麼令人興奮的承傳!
要有承傳先從自身做起,二十多年來,回家吃媽媽烤的火雞還是兒子,女兒感恩節的傳統。女兒結婚後感恩節需要調適時間慶祝,但一家六口不嫌少,圍座一桌,親情分享是承傳的火炬,我的堅持。
感恩節這天,美國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休假,隔天清晨便是流傳有名的「後感恩節大拍賣」。商家以非尋常的減價招來廣大的消費,根據報導許多商家常以這時段的營業額來彌補一年的差額,扳轉赤字,號稱「黑色星期五」。
報載在紐約,有一家大賣場過節後第一次開門營業,顧客整夜在門口等候,清晨五點開門之際蜂擁推擠,竟把一位員工推倒踐踏至死。顧客要省錢,商店要賺錢,是許多人生活的指標。為了搶買便宜貨,發生命案是不是太瘋狂?二00八年的金融風暴,根據報導,全美的退休基金在一兩 個月之間「流失」約八兆美元,面對難以下嚥的事實,許多人的生活腳步,多多少少又需要調適了。※
我先生每次回台探親,吃過幾天的大餐小宴,最想念的是台北的「稀飯街」。雖然稀飯店家舖上也是滿目的醬菜,但想到這些小菜的滋味時,心裡上已經以一種「清淡」的渴望期待;讓他這麼想念也因為二、三十年來的探親之旅,清粥小菜的經驗只有兩次,在一種渴望而不可得的心態下,特別讓他垂涎吧,這種渴望的欲念無形中以「少是多,少是好」的意念展現,而成為他的最念。
十一、二月是美國感恩與聖誕的節慶月。二十多年前,百貨店聖誕擺飾總是過了感恩節(十一月的最後那個星期四)的大拍賣之後才上市點燈。現在早早地十月底,就等不及全部出籠,讓我有一種被催促的急迫感反而失去過節的期待與悠閒。廣播節目大概也有一種「慶節反商業化」的體認,在一個叩應節目裡,主持人邀請聽眾分享他們慶祝佳節「更少是更多」,「less is more」的經驗。有一位女士多年來的傳統是家人交換禮物,這些禮物必定得自己創作、設計遊戲,全家一起玩,設計衣服不管合不合身都得試穿…,每年總有新玩意,讓家人笑鬧成一團,花的錢也許不多,但讓家庭聚會親情交流充滿歡樂所花的精力心思卻多到不可以數衡量。
我服務的圖書館,屬於慶典的小孩故事書,每到佳節來臨前一個月,書架上總是空無一物,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圖書館只好限制節慶的書一家只能借五本。每個家庭少借一些將可以服務多一點的家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這是求得服務普遍的變通。有時在七月間,一些聖誕節的故事書已有人借閱,館員之間總會取笑的說,又有人等不及催促生活的腳步了。
隨著工業革命人類文明巨變,生活的腳步不僅加快簡直是用飛的。人們生活在長久持續的追尋狀態,生活的座右銘是:more is better,更多是更好。努力往上爬,走過平地,越過山丘,起起落落一路衝撞不容稍安喘息。文明的腳步飛快時,量與質的認知以更多必定更好二者並存的觀念追求,生活過程中養成注意效力、方式、向外擴充而忽略生命的目標。
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爬到頂峰,放眼望去茫茫群山,哪座才是人生的目的地?茫然中有了失落的遲疑因此轉而向內自省,求取質與量均衡的領悟,呈現更少是更多的理念態度。生活裡意念與實質上多與少的拿捏抉擇,當然不是小熊故事裡大中小三選一那樣單純合意;年歲在心理上的份量又影響我們選擇激進或平淡的指標,到底我要個性突出的展現?或是合群的消失自我?個人對家庭、事業、自我及社會的關心和付出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以家庭的立場而言,延續傳統有生命長遠不斷的意義。
近日參加女兒夫家感恩節火雞大餐。晚宴在一棟日本會館舉行,親朋共聚一室分享各家準備的食物。主持人餐前介紹這個餐宴的歷史,從原始創辦的三個家庭擴充至今三、四十個家庭。主持人將與會的家庭成員一一點名,被點名的站起來讓大家有機會把名字與人對號入座,無形中一條親情的連線在我這個客人的腦海裡形成,八十幾位原本都是陌生的臉孔成為五代同堂的家譜,每一個小家庭有如一株小樹,原初的三棵樹已然成為森林的基地。
這個餐宴很特別的是接棒人都是女兒把傳統的餐宴儀式、名單、食譜承擔下來,今年第三代接手,聯絡的方式以電子信箱取代電話聯絡,傳統與新科技並存,前者取其精神後者取其方便,很有時代延續的意義。原本的三個家庭不嫌少,今日的八十多位不嫌多;若以國藉論,一屋都是美國人,若以膚色言,有黃、有白、也有黑,但是那晚,只有一個情:親朋好友感恩相聚。
親家母每年都邀請我們夫婦及兒子參加他們的大宴,說這樣我可以避免烤火雞做菜洗碗的辛苦。沒錯,我只要煮一道菜就可以享受一晚的清閒。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清閒與熱鬧,而是歷史承傳的展現,是八十多位之間親情的連接;更重要的是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多麼令人興奮的承傳!
要有承傳先從自身做起,二十多年來,回家吃媽媽烤的火雞還是兒子,女兒感恩節的傳統。女兒結婚後感恩節需要調適時間慶祝,但一家六口不嫌少,圍座一桌,親情分享是承傳的火炬,我的堅持。
感恩節這天,美國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休假,隔天清晨便是流傳有名的「後感恩節大拍賣」。商家以非尋常的減價招來廣大的消費,根據報導許多商家常以這時段的營業額來彌補一年的差額,扳轉赤字,號稱「黑色星期五」。
報載在紐約,有一家大賣場過節後第一次開門營業,顧客整夜在門口等候,清晨五點開門之際蜂擁推擠,竟把一位員工推倒踐踏至死。顧客要省錢,商店要賺錢,是許多人生活的指標。為了搶買便宜貨,發生命案是不是太瘋狂?二00八年的金融風暴,根據報導,全美的退休基金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