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3, 2013

罷工引起的思量

                                                                                         刊載日期:2008-12-07


過完勞工節,美國老百姓有一個集體的認知:夏天結束,學校開學;許多居民串聯起來在街尾烤肉,對夏天的飛逝做一個肉香嬉鬧的依戀儀式。明天就要開學,未知的新學年環境,普遍地讓家長與學生都有一種隱隱的不安,就在這種等待與不安的開學前夜,此間第二大都市的教師工會宣布罷工,因工會與此學區的行政當局經過四個月的合約議論,在薪資與教材的問題上不能取得協議。一日晚上,經由約一千位教員出席工會投票決定在開學的第一天上街罷課。
美國的學區有相當特別的獨立運作制度,以這次罷工的學區來說,涵誘八個大小城市,從小學到中學,學生人數大約一萬六千人,學區的總監是學區的董事會遴選委任的。學區的居民所繳的房稅是學區的經費來源之一,但縣市政府對於學校的政策、教材是沒有置喙的餘地,學區總監有絕大的權力監督各校的行政與訂立教學的方針。
二十多年前,首次見識美國義務教育採學區制,賦予學區總監獨立運作權,印象相當深刻;當時看到教師罷工的新聞更是吃驚:「老師怎可罷課?」這次教師罷工是因為教師不滿已離職的總監在過去十一年內大幅度縮減教師在課堂上授課時自我判斷靈活取材的空間。課堂裡授業解惑應該是機動性而不是拿著印好的教材照本宣科,按一定的時間表進行課堂的活動,他們抗議總監的條規偏離教學的精神,他們爭取授課時要有他們自己的聲音與思想。在抗議的行列中不乏也在一旁鼓勵的學生與家長。
過去幾年臺灣教育部依《國民教育法》,嚴禁縣市政府介入國中小學選用教科書,把教科書的選用權回歸校方,這也正是美國學區制度堅持的方向,這不僅是美教師公認的基本要求,更強調教師擔任教學研究工作時,他們要求上級尊重教師的專業能力。瞭解這次教師罷工的原因之後,對於台北市府主導回歸臺灣教改前的單一版本有了新的審思。麥克阿瑟將軍於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二日在西點軍校的最後一場演講時,送給軍校的學生三個字:責任、榮譽、國家(Duty, Honor, Country),以它來勉勵學生建立個人的品格與處事的原則。這與我在臺灣受教育的精神最大的不同是當時的政府強調:「服從領袖」,二三十年這樣一貫的教育下,思考的方針很難跳脫「服從文化」的束縛,難怪當年我看教師罷工,並不同情反而怪罪老師不當。如今,臺灣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0八號指出,教師在擔任教學研究工作時,不適用公務員服從法中服從長官監督之規範,實在是一種民主的進步。讓政教分立,學校教育不能只注重學生考試高分,更重要是智慧的成長,品格的修養,建立學子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推崇多元思考文化,迎接新世代的挑戰。
經過九天的罷課,教師工會終於與所屬學區的行政取得協議,並經由工會裡百分之九十五的教師投票支持,簽訂三年的合約。老師們高高興興地帶著因堅持再『扳回』的教材自主機動權,回到教室發揮他們的專長:因材施教,傳業解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就不能等閒視之。如果這群人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健全的體制做為他們行動的保護者,尊重的訴求有互通的管道,這樣可以減少教師為「五斗米折腰」的感嘆,也是學生的福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