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6, 2014

想像你的寂寞

                                                                                          9/11/2009


年初,在火鍋團聚溫熱的氣氛裡
有人建議,有人附議:讓我們去阿拉斯加
於是,今夏我有緣與你相會
土地,你以「我是最後的冷原」迎接
涼風冷雨加上一點孤寂
雖然滿街來自世界的遊客                  
無法掩蓋過氣的風華  滄桑
而你只有五十的州齡
當遊客遠去,你將如何地寂寞?


遊輪上,香檳引燃旅客的浪漫
日夜不停的美食廳,總有思夢的浪者
望著漆黑想像水手的寂寞
高歌低泣無聲哀嘆,而後       習以為常?
看海,有浪,有天空  海依然
初航的我,乘浪起伏想像你的寂寞
水手啊
多少個漆黑的夜,高歌低泣才能以海為家?
除了想像中的寂寞,沒有一點詩意


跟你說再見後的一個清晨,在想像的搖晃中
豁然察覺你的寂寞,好奇你的存在
維基百科說
你散佈在阿拉斯加的群山尖頂間
最年長的不超過一百年
長期的雪花一層層地堆積化作堅冰沈澱在山谷之間
有一天,上層的冰雪累積足夠的重力迫使你游離
人類給你一個名字叫冰河
一個冰 固體的印象     一個河 液體的印象
呈現眼前
靜止的流動痕跡讓人讚嘆
歡呼中你千萬的影像成為遊客炫耀的天然傑作


一部份的你與母體斷離
大大小小的冰山在靜靜的海灣內漂浮
你的色澤你的晶體你的模樣你的深度
在眾人指點中遠去化作冰水歸於自然
這就是你近於百年的生命史
你是否攬盡旅者的眾生相
有多少人感應你的寂寞


幾件胸前繡有你的名字的短衫
伴我回到熱鬧的城市
烙印熊爪、海鯨的圖像
牽引             想念
你的寂寞         低迴
期待豐沛的雪花冷雨化作你的外衣
一層層地加重牽動近百年的冰河
攸游流向山谷
當遊輪再臨你將又一次聽到讚美的呼叫
擺盡千姿         輕嘆     抒解一些你的寂寞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因為你的荒野
迎向    
體驗孤寂選擇冷死在你的凍原上
母親的心         難過     不解    
有人說阿拉斯加有最多的迷失者
雪白的荒原有太多轉不出的山路
恍惚中聽到原古荒野的呼喚
應聲而去一去不得復返
阿拉斯加的神秘          等待掀紗
以為這趟旅途我會體驗這樣的原古
一片青翠的山松叫我失望
她不是我預期的冰原空曠
我將再訪         多年後
一探原古的神秘

淺嘗你原古的寂寞

Thursday, June 19, 2014

電腦世界逍遙遊

                                                                         日期:2009-11-02


最近讀「I am on Facebook, now what?」,不像年輕人對任何科技產品,不必使用手冊就能駕輕就熟,我「怕生」,得看書指導才能放心上路。
電腦於我,純屬逍遙,雖是身外物,卻是我用來探遊世界的寶物。初期,常怕弄壞電腦,遇有狀況,總是呼叫兒子幫忙,他輕鬆地按這鍵按那鍵,速度快到我看不清,解決我的問題後,常意有所指地拍拍我的肩說:電腦不容易壞,你要自己試試看。於是開始做筆記,寫一些使用的程序步驟:處理文字檔案,學習電腦記帳,檔案分類管理收藏,純粹是處理文件的工具,並不熱中「電腦遊戲」。
電腦世界進入網路時代五、六年之後,我有了自己的電腦,建立個人電子信箱。朋友互傳郵件,看到許多世界各地的照片、文章;那時,我認真回應,覺得視野開闊,妙不可言。漸漸地因只有我回應,沒有他人回應我的回應,在一隻手掌打不響的單向談話下熱情大減。今日,電腦年齡增長,對信件的品質要求增加,深覺時間寶貴,又要維護老眼以免昏花,原封不動刪除信件已不再愧疚!可以說,應對電腦,我有了自主權?
曾經參加社區的電腦班,學會以照片說故事。那一段時日,熱中掃瞄舊照片存電子檔,從中選取相片,文字抒情,配以音樂,做了五、六集的照片故事;播放給家人、親戚觀賞,掀起一股教我、教我的聲浪。書架的角落還堆積許多舊照片等著我掃瞄,但我已因掃瞄的照片需要加工修改費時,失去原本的興致與野心。如今,數位相機普遍,照片處理收藏易如反掌,我先生負責管理所有照片的來源收藏,我隨時可以索取,方便得很;舊照新版恐怕要無限延期了。
好幾次想建立自己的網頁,但力不從心,沒想到個人網頁幾年之後也不流行了。兩年前,一位朋友指導我們如何建立部落格。經我先生摸索後,我依他的步驟,成立自己的部落格,大概也是那時候開始注意別人的部落格;說來好笑,至今我還不知別人給我的私密回應「藏」在哪裡!兩年來經常駐足的幾個部落格,好像成為我的遠距離朋友,談論話題的回應比周遭的朋友還深入有趣,宛如知音交會,甚是愉快。其中一位,由部落格轉到Twitter,讓我接觸新的潮流。最多以一百四十個字裡講心情、報簡訊、連接關心的事件,是現在非常熱門的新聞傳播工具。近期伊朗總統選舉結果與百姓的估計落差大,引發民眾示威抗議;全世界「同步」得到消息,是Twitter發揮他的功用\所致。我還在猶豫該不該涉足Twitter的當頭,我的丈夫鼓勵孩子們邀請我加入他們的Facebook社交圈。接著三、四個月之間,我不知如何處理,只好以被動的姿態迎接Facebook。最近,Facebook通過電子信留言:你已經好久不見,你的朋友等你的回音喔。朋友在Facebook的留言也會在我的電子信箱出現,難道他們已以Facebook取代電子信箱聯絡?
Google
稱霸的時代已去?他與TwitterFacebook 合作的計畫失敗後,有人說利用Google搜尋資訊不如到Facebook向朋友探問,朋友間的資訊回應更合個人口味又有情意。
Facebook
於二OO四年二月問世。本來是哈佛校園內學生的通訊工具,後來開放給各大學學生使用,廣受歡迎,原創者於二OO六年九月,免費供應給全世界:十三歲以上,任何擁有電子信箱的網友。
Facebook
要求以真實姓名、出生年月呈現。我有九位朋友(陸續增加中),而這九位,又各有他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給他們的回應,我可以自由瀏覽,但是我無法進入他們的朋友的社交圈,除非他們的朋友邀請我,或我邀請他們?不管誰邀請誰,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有決定權,接受或拒絕,都不必勉強。
我已悠遊兒子、女兒、姪兒上傳的照片以及他們的朋友寫的短評;如果我不是他們在Facebook的朋友,我將無緣欣賞。以此個例,將他擴大百倍,想像Facebook社交圈的衝擊影響!我正設法尋找Facelook裡從小學到大學的同學,一大把年紀,三、四十年不見,若能網路連接再成為朋友,實在是美事一樁。女兒正是在Facebook「找到」小學、初中的同學而有了第一次同學會。可惜我的幾位好朋友對電腦沒興趣,不知邀請她們加入我的電腦朋友網,可否引燃她們「相聚」的熱情?
網路購物、付家務帳是美妙的經驗。走到天涯海角都可以查自己的銀行帳戶、轉帳、預先指定付款的時間。付帳,變成輕鬆愉快的家事。網路搜尋已視為理所當然。我的父親,沒有電腦,但是他會指令。選購旅遊、家具、相機,都在他的指令下,經由兒孫操作而得到更詳細的資料;出國還可以讀到家鄉的報紙,他在享受之餘,竟樂意為媽媽買電腦,而媽媽對電腦的興趣已不若當年而作罷,有些替她惋惜。
宏觀周報介紹花蓮縣鳳林鎮成立「數位機會中心」。鳳林鎮公所社會課課長蕭明甲說:「鳳林鎮是花蓮縣唯一將圖書館與數位機會中心結合的地區,」;報導又指出,數位機會中心幫地方小舖打造行銷平台、提供產業管理經營課程、地方導覽解說,接受遊客網路預約,鳳林鎮成為一個文化熱絡的社區,電腦網路提升鄉民服務的層面。圖書館與電腦是絕妙的配對,以社區福利而言,在資訊快速的年代,缺一都是遺憾。
網路拍賣?讓兒女幫忙吧,我不敢去碰這塊區域。YouTube?世界上有好幾億熱心的網友上傳各式各樣的短片,我樂做一個輕鬆的觀賞者;在電腦科技後面追趕這麼多年,每一種流行,都是在幾乎過氣的時候才搭上車,我還是量力而為,專心探索Facebook的下一步。據報導,至二OO八年止,已有一億人使用,我得乘風逍遙!

鳥在歌唱

                                                                               日期:2009-09-19


一位居民到圖書館找CD小說﹐問我《To Kill a Mockingbird》的作者是誰﹖(Harper Lee)為了證明我記得沒錯﹐趕快找這本書給她看﹐我們皆大歡喜也勾起我幾年前讀這本書時的喜悅。
因為這本書﹐我好想當爸爸﹐像Atticus一樣﹐教八歲的女兒Scout如何與不同意見的人和平相處。我不記得我是否以母親的角色教導我的小孩應對這個生活常態。
就拿來福槍這件事說吧。當Atticus是小孩時﹐他是全鎮第一神槍手﹕射十隻鳥若有一隻未中﹐他認為是浪費子彈。四十多年後﹐一個炎熱的午後﹐街頭蹣跚走來一隻瘋狗﹐在無人勝任射擊瘋狗的情況下﹐Atticus勉強接受這個任務﹐一槍打中狗的眼睛﹐瘋狗應聲而倒。Scout滿心驕傲﹐想要到學校向同學誇耀。哥哥﹐Jem﹐勸阻說﹕爸爸不願讓我們知道他是神槍手﹐一定有他的道理﹐要尊重他的決定(我已步入中年﹐還在學習這個生活的智慧呢)。Scout實在不懂個中道理﹐問Miss Maudie﹐一位聰穎的鄰居﹕為什麼全鎮的男人﹐除了Atticus(兒女以名字稱呼爸爸)﹐每一位都打獵﹖根據Miss Maudie的觀察﹕Atticus在成長的過程﹐因生活安定富足﹐體會到上帝對他的恩寵﹐懂得惜福愛人的真義﹐有了徹底的體認﹕即使殺傷一隻飛鳥﹐都是對生命不敬。以優勢強權欺負弱小是不可原諒的罪行﹐因而不再熱衷獵物﹐神槍手成為他鄙視的頭銜﹐以終身封槍來贖罪。
但是﹐他深知冒險是人類的天性﹐個人因性情不同而有冒險程度上的差別。壓抑冒險精神絕對不是健康的教育方式。他在冒險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冒險對他而言已不再是誘惑﹐但他明白無力禁止別人冒險的權利﹐他也深知冒險的經驗不能假手﹔拜託他的弟弟買來福槍給兒女﹐並請他教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雖不同意女兒Scout築城堡玩槍戰﹐僅僅在Scout以槍對準人時才嚴厲指責。在尊重的原則下﹐他採取不設限的教育態度﹕沒有讓人不耐的叮嚀﹐沒有緊迫釘人的眼神﹐沒有斤斤計較的法規﹐沒有高高在上的父威﹔放心把孩子的生活禮節﹑瑣事﹐交給黑人管家。兩位孩子在自重自治的原則下﹐頗得父親為人的風範。
Mrs. Dubose
是一位脾氣暴躁﹐尖酸刻薄﹐疾病纏身的寡婦。尤其看不慣Atticus教育小孩的態度。兩位小孩上下學路經她的門口﹐常常受到她的辱罵。不滿Atticus替一位黑人辯護﹐背著Atticus﹐把她對這事件的厭惡怒罵﹐發洩在兩個小孩身上。Jem忍無可忍﹐向Mrs. Dubose門前的茶花出氣﹔小孩的摧折茶花是有形的罪犯﹐Mrs. Dubose怒罵欺小是無形的折磨﹐而小孩頂撞﹐她要求道歉處罰。於是Jem需要每天在Mrs. Dubose床前唸一段書﹐做為賠償﹔Mrs. Dubose則利用這段時間強制自己戒除對麻藥的依賴。Mrs. Dubose死前託Atticus轉送Jem一精緻禮盒。Jem很不情願的打開﹐一看是一朵完美的白色茶花。
Jem
再也忍不住的尖聲問道﹕為什麼她不讓我好過﹖父親見到兒子的反應﹐沒有安慰他的委屈﹐沒有責備他的沮喪。只說Mrs. Dubose是一位勇敢的鬥士。
我一直沒能解釋這送花的用意﹐直到有一天醒悟﹕ Mrs. Dubose終其一生追求的只是自愛。她孤癖﹐認為世人皆非她獨是﹐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藉一朵完整的白花﹐表示她戒毒之後的完美與自賞﹐也強調世間再沒有人可以傷害她﹔而不是﹕請放心﹐一切都將美好。她一生﹐沒有旁人﹐只看到自己要完成的目標。費盡心思把花安排完美的表態﹐就像她用盡毅力克服對麻藥的依賴。送一朵完整潔白的茶花﹐是自愛的極點。她不是一位仁慈的老人﹐臨終還去關心別人的感受。她個性強烈到忍不住死後還向一位已經贖罪的小孩傲首。
Atticus
了解兒子的反感﹐卻以Mrs. Dubose是一位勇敢的鬥士來開導兒子。試圖在Jem沮喪的心眼裡﹐讓他看到人性的另一個窗。Atticus自愛愛人﹐有同情心﹐堅信優勢強權欺負弱小是不可原諒的罪行﹐這也是他要求自己處事的規範﹐他無意強求別人必如是。對於別人的評論﹐則以穿別人的鞋﹐走他一天的路的體恤胸懷看待。
在粗略的人性裡﹐他看到一點光﹐由這點光﹐他看到希望。對Mrs. Dubose如此﹐替黑人辯護案件的過程也是如此。
穿別人的鞋﹐走他一天的路﹐就是他。曾經﹐因為他﹐我好想當父親。

Monday, June 9, 2014

語音書寫


                        日期:2009-08-26


多年前,臺灣親戚來美小住,臨走前將我的電腦加工下載中文軟體,接著妹妹帶來中文鍵盤,從此如魚得水攸遊在中文的世界裡,也「辛苦地」ㄅㄆㄇ逐字敲打,123地選字,速度雖慢,倒也欣慰多一樣書寫的工具。這期間,我也曾努力學習「無蝦米」輸入法,朋友也推薦「蒙恬筆」,寫稿後,中文輸入的工具成為關心的話題。
三、四年前,一位姪女替我安裝「自然輸入法」,免去每一個字必須挑選的步驟,目前這是我最常用的漢字工具。書寫英文,我可以直接在電腦前英打成文,卻無法坐在電腦前拼音寫稿。一方面要想字的拼音,一方面又要分析文路邏輯--結果兩條思考的路線總是交錯發展,很不順暢;只好一筆在手,幾張稿紙之後再敲打印字。
我中文電腦的「成長」過程,一一在我先生的心裡做了評價,說什麼他也不願用ㄅㄆㄇ做工具,再加上他是「蘋果迷」,他的Mac筆電已有漢語拼音軟體,只是他得在一大堆四聲不分的同音字裡找字,(成為我取笑Mac的弱點);他四處打聽的結果,又下載「南極星」中文軟體,它雖然也是四聲不分,但它有文辭的智慧,可以節省一些時間。多年來對中文輸入的費勁、角力,不得不讓我重新考慮學習注音的必要性。
前些天,我跟一位在西雅圖中文學校教中文的朋友提及臺灣「識正書簡」的熱門新聞,想要聽她的看法,引來她一番感慨。她跟我另一位朋友,不同學校的中老師,一樣堅持傳統注音繁體教學。她們任教的學校,一星期只有星期六上課,以注音為主,等到高年級時才「介紹」漢語拼音。
記得大學時,語音學的老師曾講授羅馬拼音與注音符號的比照,若有發音的基礎,兩者之間的取代或變換並不是難事。回想我的兩個孩子,小學時他們拒絕上中文學校,我們也不堅持。他們的中文是聽父母講話,回臺灣探親、親戚來美小住時,點點滴滴學起來的。他們在大學時選修中文,老師都是中國人,那些
「北京腔」對他們而言真是新鮮事。
女兒在期末還捎回一句話:老師說,臺灣人講中文太「偷懶」,懶得捲舌!哈,這正是臺灣語音的特色呢。女兒在華大修中文時,學的是簡體字。臺灣父母花了二千元美金得到的居然是簡得不像話的「漢字」?引起許多家長的不滿,反應之後,兒子學中文,臺灣的繁體字成為選項之一。
他不僅要上台演講,還得作文繳報告。那年暑假,姪兒來美曾指導兒子一些正確用語,回台還不忘來信鼓勵。兒子以為回台可以「痛快」地與親友大話中文,沒想到臺灣的親戚又改口說台語,著實讓他洩氣失望;語言的活用可見一斑,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成為潮流時,擋都擋不住。
像「電腦文字」,為了溝通、省時、趣味,文字以縮寫、代號、形象,流傳之後也自成一格。但識大體的人都知道,正式文書還是要先立下根基;這種文字的變換,有如正餐與點心的不同,場合用對了皆大歡喜,用錯了格格不入,還惹來品味的困擾呢。
通用、羅馬、漢語、注音的中文輸入,其實只是工具的不同,但是,繁簡字體代表的不是工具而是成果。看簡體字,怎麼看怎麼不美,有許多字失去字根的原意。中國朋友說,簡體字在中國有她的必要性:地大人多,教育不普及,字越簡單越容易傳授學習。很幸運,這不是臺灣的難題。我的朋友這樣形容此間的中文學習環境:任何人有意學習中文,中國政府免費供應教材(內容偏向歌頌中國,可以說是文化洗腦?),簡體字正向西方世界「廉價」批售。有人說,余秋雨的文辭優美,當我看的是簡體版時,一些美詞麗藻多化作簡單的線條,交錯間,詩境成為不可及的惆悵。
孫子伸手要拿我臉上的墨鏡。我說,你有太陽眼鏡,去拿自己的。這兩三個月來,發現他聽懂許多華語,心中暗自高興,同時也提醒自己多說台語,讓他習慣外來語音,避免我的兩個孩子只會聽不會發台語音的困擾。日昨,女兒帶孫子體檢後,打電話報告結果,其中一項讓我聽了覺得好笑。醫生說,孫子的語言進展有點慢,十五個月大,應該會說mamadada,而他只會說no,以及一些不成文的音。醫生說,只要聽力不成問題,不必太擔心,追根究底,恐怕是「雙語」惹的禍。過去一年,我這個外婆一星期花兩天的時間「陪他玩」,產生效應:他的小腦袋正分析、比較、歸納英語華語的不同,這些混淆還沒搞清楚前只好閉口不語?有語音的基礎後,他認字書寫的能力如何培養?希望不再只是大學選修的過客!他學習中文的路程長長遠遠,正向我挑戰,我是接手還是不接?

音樂情結

                                                                                6/7/2009

眾人獨樂卡拉OK時,我常常低調地遠坐,禮貌性地拍手;會唱的歌沒有幾首,許多歌陌生得連旋律也哼不得。丈夫看在眼裡,只要我有意學唱某首歌,他總是陪我學唱。我不是五音不全的人,只是對自己的歌聲太敏感,眾人前高歌是我的最怕;直到我五十歲那年,與丈夫二部合聲「針線情」慶祝父母結婚週年,壯了我一些膽。之後又曾陪媽媽唱「秋蟬」給她的合唱團朋友聽。卡拉OK式的樂藝表演,目前還不急著克服,大概是敏感獻醜的心結作怪吧。對於文學與音樂,我是「眼高手低」的過客。看別人論藝術評文學,滔滔而言,自在又豐實的品味,是我最憧憬的自我;看別人吉他一提,隨手一撩,美麗的合弦歌唱;或拿著歌譜,一下子唱第一部,轉而幫忙唱第三部;那種對音樂輕鬆,散發出的自在功夫,是我望塵莫及的低嘆。
欣賞音樂,我不重細節,我全憑感官體味。也許我曾花心思記憶歌詞,但詞句所表達的內涵,我已將它納入旋律,以我的主觀感受它的情懷。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是我獨鍾的歌手,她的歌聲唱出我的心情:細膩的,開懷的,有時還唱出我不自知的傷情。年輕時看她的「妙女郎」、「俏女郎」,其中落幕前(忘了是妙還是俏)一景:漆黑的背景,她忘情地歌聲牽動我的心弦,難以忘懷;她的低吟有一種無可名喻的幽柔,細微地,一如人生的低潮。
高爾夫球注重節奏。有人說,開往球場的途中,千萬不要聽快節奏的音樂,殘留腦海的餘音將影響你揮桿的節奏。有人說,在走步機上聽輕快的音樂,讓你心情愉快,增加在走步機上的耐力而不覺勞累。我曾經因喜歡某部電影而借閱它的原聲帶,那經驗並不愉快,沒有電影的情節,配樂成了雜音而無法消受;但是,電影若沒有配樂是不是失色不少?音樂影響唱者與聽者的心情,在旋律與抒情間得到欣賞的共鳴。
我不是那種音樂隨著我到處走的人。我喜歡胡思亂想,無聲健走也正是腦力高飛低伏熱鬧震盪時,可惜常來不及網住一閃即逝的妙思,而懊惱。昨晚在書店,心中因有此文的構思而聽到書店播放的音樂,瀏覽的當時也隨著節奏而打起拍子來,助長我開懷的情境。
在網路看到高志仁介紹入榜中華音樂交流人協會的作品:嬉蹦樂(hip hop)「差不多先生」。他的一句話: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歌,引發我的文思。藉音樂抒情是原古人類代代相傳的藝術。樂器是表達的工具,因文化與世代的不同而各顯特色。今年在西雅圖,贏得IBM創始者Thomas Watson基金會贈送獎金二萬八千元的一位大專畢業生,她---Aisha Fukushima,母親是美國黑人,父親是日本人­­---將以一年的時間遊學全球,探究嬉蹦樂,透過口語文字,探討各文化的共通性與特色,並且尋找「嬉蹦」在各國社運扮演的角色。嬉蹦樂,成為e世代表達意見的熱門手段;說它是「演猴戲」恐怕是低估它的意義與影響力。
一位在日本居住的英國作家David Peace,他說音樂引發他對歷往的記憶。寫特定年代的小說時,他必聆聽當代的音樂,讓自己浸沈在那些年代的音樂風味,從中,品味領會那年代的人說話的神韻;據他的觀察,日本初級歷史,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提及盟軍轟炸東京,並不涉及此次大戰的緣起。Mr. Peace構想藉由小說,向日本讀者說一個歷史的全貌。音樂的精靈激發這位作家的文思,日本讀者從字裡行間是否也聽到樂聲而低泣?接而掀開歷史的面紗引發自省的浪潮?

我很少主動播放音樂。獨處時我偏愛安靜,無聲也是一曲動人的歌,專注常讓我聽不到雜音。哄孫子睡覺,我愛哼自己編的歌,旋律與歌詞隨我的靈感而變化。孫子是我唯一的聽眾,他常在柔情歌聲中眼睛小而「投降」。一位十歲的女孩隨母親到劇場看母親演練一場「大人戲」。母親體貼的問她:這戲太難懂吧?她說:「故事情節我完全可以掌握,只是,唱什麼,講什麼,我不懂。」嗯,我的孫子也這樣看待我的催眠曲吧。他站在琴旁與白鍵齊高,雙手隨意敲擊,雙腳隨音起舞,一副即興的歡愉。這讓我聯想到前些天在電腦前看到臺灣第一夫人在外交舞台上,忘情隨音拋擊樂器的景象。音樂的魔力讓十歲的小孩充滿自信,讓一歲的小孩流露天真,而讓總統夫人在他國的土地上一反衿持,個中音樂情結,耐人尋味。

Sunday, June 1, 2014

點滴幸福

                                                                                        2009-08-30

「我們家拖地板的清潔劑需要買了」,我聽了哈哈大笑,反問我先生:「你有沒有發現這問答的角色變換了?」一年前我先生根本想不到他會有這種要求。近來可以說,我們都沉浸在這種「新角色」的幸福裡。他賺錢,我顧家,三十多年來這樣的磨合,大致也相安無事;年輕時,偶爾他「看不下」,動手打掃房間,我心裡會嘀咕他嫌我不認真家務,覺得他「侵犯」我的地盤,並不感激,還給他臉色看。
步入中年,也許是兩人的心境各有變化:煮婦做了三十多年,確實也偷懶了;而他在外打拚,對事業競爭的雄心趨緩,再加上我身體機能的磨損,一年之內,醫生囑咐兩次在短期內不能舉重物,他把照顧事業的心轉向分擔家務,任何粗重的事,都「搶」著做;晴天的假日沒去打球也不再悶悶不樂,清掃車庫,整理庭院還頗有成就感,讓我相當感動,不時地謝謝他。最近計畫換屋頂。我把收集的資料交給他,找了三家來估價。
他看報表,比價錢比材料,發揮他在公司辦事的精神。我說你怎麼這麼認真?他說這麼多錢的「工程」豈可偷懶?他這一二年來的新作風,讓我享受另一面的他,舊夫新情,很有意思。
孫子滿月後,我跟女兒強調嬰兒一覺睡到天亮的重要性:夫妻才有相處的時間。這一年來,孫子很合作地每晚都有十小時以上的睡眠。沒想到前些天女兒說,唉,她需要請人週末看小孩,讓他們可以外出,不然會影響他們夫妻的感情。她說孩子睡著後,他們各自也需要獨處的時間啊。
一星期後,我充當婚姻顧問向她建議:一星期定一個晚上,不看電視,不看書,不上電腦。夫妻倆把心情空出來給對方。聽與溝通是關心的傳達。溝通增進瞭解││即使對方有不可改變的缺點,也促進對自己的再評價。年輕夫婦及早習得交流的技巧,好似得到夫妻一輩子幸福的鎖匙,也可避免所謂「空巢期」的鬱悶。兩人幸福滋味的品嚐要自己營運。
孩子的存在將是一輩子的事實,安排時間做選擇性地取捨。自我與家人,獨處與群居的需求得到互相的認同與尊重是生活的智慧。前些天女兒說,星期二是他們的談天日,他們輪流買甜點。感情在點心與茶話間串連,我知道那甜蜜的滋味,因為我與先生也有「咖啡時間」。
日昨廣播節目裡「這個美國生活」的一則故事:一對伊朗夫婦復合的表白。結婚二十七年,吵吵鬧鬧,不知道幸福的滋味是什麼。男的,壞脾氣,整天等人侍候;女的,在伊朗文化的束縛下,委屈地做主婦。
屋內是伊朗的傳統,屋外是美國的天空;傳統與自我在女主角的內心交戰,自覺的感悟讓她掙脫婚姻的拘絆。離婚後,無事一身輕,沒有吆喝、沒有索求,逛街喝咖啡好不自在。但是她不懂得無事的自在先要有充實的基質,生活沒有責任,寂寞開始佔據她的心情。
無聊時打電話找女兒抱怨,抱怨之後,女兒與她都不自在。單身,沒有她想像中的幸福。很幸運地,自省轉變他們的心態,距離讓他們看到對方的全貌;原來,缺點不全是他的。
他們開始約會,兩個舊人以新情嘗試戀愛的滋味。兩年後再婚,這一次,完全不同的生活態度。這對夫妻的女兒說,父母離婚再婚的經驗得歸功於美國文化的刺激,在伊朗,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愛情奇蹟。
我倒希望這樣的婚姻喜劇能一再地發生在世界各地文化裡。幸福不會無中生有,但是,心態一轉,幸福在可見的轉角處等著你迎向。嘗試、錯誤、更改,只要有心,共同努力,幸福的滋味重上心頭。
當割草不再只是我的任務時,割草成為體貼的分享。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幸福的滋味,原來很簡單。


態度心情


            2009-08-29

我只要試穿一雙鞋,但是店員從鞋倉裡抱出三、四個鞋盒,一一說明它們的特色並且幫我套上新鞋。嘿,讓我自己來吧,他這樣的「服侍」,很難拒絕他的「熱情」!我與先生買鞋,這家總是第一優先。
網路上買書,書網自動告訴你:買這本書的書友也買哪些其他的書。首開風氣的「亞馬遜」成為網路購物的巨人;而那家鞋店擴大成為百貨店,三四十年來一直是華州的地標。他們的服務態度吸引顧客購物的心情,在無情的生意圈建構有情的聯絡網。
前些天,圖書館休館四小時讓員工參與「讀者情誼」講座。主講者是一位退休的書商、圖書館員。她曾經主辦一個活動:全市民同時閱讀同一本書,刺激市民讀書的念頭,引發市民陌生者間的話題,相當創新與轟動。
有趣的是當天她舉了上述百貨公司為例:去買鞋,店員拿出三雙鞋,一雙是她要的,一雙不同顏色另一雙不同產牌。她鼓勵圖書館員介紹館友選書時,不妨應用鞋店的推銷訣竅:一本讀者要的書,一本類似的作者,另一本不同種類(小說,非小說)但同一話題的書,而推銷的態度要像做買賣一樣,表現出感興趣,注意聽取讀者描述時的用字做為推薦的線索,而不是本身對那本書的批判。
因此,要涉獵群書不限於自己喜愛的種類,以應付廣大讀者群的口味,是館員要加強的態度。公立圖書館的經費來自納稅人,遇有特別計畫,如增購電腦、擴大建館等,都需要市民公投是否支持增稅籌款,計畫才得以實施。
自從結束讀書會後,我很少看小說,唯恐「浪費」時間,總覺得小說的不真實世界適合度假或讀「正經書」後的紓解。暗自以為有些書即使囫圇吞棗也開卷有益,雖然也讓我似懂非懂;有些書,如這位主講者說的,實在是浪費時間。但是她強調:館員對讀者的品味不能流露絲毫的鄙視。
昨晚,電視遙控器難得地在我手上,不自覺地也學起我先生輕易換台的「壞習慣」,頻率游離間居然讓我聽到一句暴政下的民心:「我們的嘴巴被鎖住,我們的思考被束縛。」塔利班穿軍服戴面罩拿著槍桿子在一群正在背誦「可蘭經」的青少年間巡邏。
暴獨的態度與絕望的民情,令人打冷顫。另一個畫面,見識到餐廳廚房的爭奪戰:一家高級餐廳挑選主廚,兩位候選人公開挑戰,廚房像戰場,為爭取時間及顧客的好評,四小時的競爭美食讓工作人員在緊張中髒話連連(電視消音)。坐在燭光情調享用的饕者,哪能想像擺在餐桌上色香味俱全的藝術品竟是緊張與髒話的結合?
看電視換頻率真像站在書店瀏覽,看封面翻書頁,愛的,多看幾眼,不愛的,不嫌可惜;最後落在自己書架上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書,不必是暢銷書,但一定是有意思的書。嗯,輕易換台,壞習慣?態度一改,怎麼轉台都不壞了。
經濟學大師保羅克魯曼到臺灣。張忠謀先生與他對談後表示,大師的經濟復甦理論他完全同意,但是大師的中期預測,十五年,是張忠謀的長期指標。他年紀大了等不及這麼久。如果張忠謀是經濟學大師,他的經濟復甦理論會因為他「等不及」而有不同嗎?他的年紀影響他的心情與態度,他的言論又將影響聽者(男女老壯)的心情與決議的態度。他的言論、你的心情、我的態度,交交錯錯,這個世界論理心得,豈是單純?究竟有多客觀?
大學時,一位剛學成歸國的心理學老師很興奮地給每一位學生做智力測驗。很意外地發現自己只是「普通聰明」,著實傷心一陣子。經過三十多年的自我淬礪,我的智商進步了嗎?一位心理學家說,美國早期的智力測驗,顯示種族、性別與智力的高低有極大的關連。
有些人反對這種「歧視」的科學研究;有些人收集、比較這些測試的資料,發現早期智力的鴻溝--白人比黑人聰明,男人比女人有智慧,經過教育普及,資訊發達的文化洗禮之後,智商的差距已有顯著的不同。可笑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專家普遍認定男孩比女孩聰明;因此,只要測試的結果不符合他們先入為主的「偏見」,那些專家毫不臉紅地修改測題直到測試結果與他們的主觀站在同一線上。
當年專家的主觀態度,傷了多少自認聰明的女性。今日的專家,難免有類似的主觀認定吧。如果專家有意誤導,我們如何自醒自覺?讀者對自己辨識能力的增長,豈能怠惰?
去年在燦坤買了一部筆記型電腦,為的是方便使用蒙恬筆。試了幾個月後,覺得它反應太慢跟不上我的文思而放棄。今早,物盡其用的念頭一轉,學我先生在餐桌上看網路新聞。華爾街日報一則新聞:南北韓經濟合作。南韓在境內與北韓交界處,建造工業區,大約有一百家南韓工廠,僱用三萬九千名北韓員工。五月十五日,北韓政府片面宣布停止合作計畫,以此作為「加薪」的要脅。南韓公司正積極尋找「溝通、強制」的管道。讓我傻眼的是,員工每個月七十五元美金的薪資,南韓公司直接繳給北韓政府代收。
我當笑話轉述,丈夫聽了無可奈何地笑一笑,他有他的聯想感慨:條約保障與執行的態度。經濟全球化,工廠外移,多年來許多員工也已習慣經濟全球性帶來的不便(比如溝通:時差、語言、少了肢體語言的觀察;面對面討論一小時可以解決的事情,因遠距離溝通的阻力,變成無數個誤解的難題)。
今日,加上全球暖化的威脅與認知,許多國家都訂立條文保護國土環境。他的工作經驗:日本的環保約定條文繁多嚴謹,中國的只有幾個條文。但是,產品進口日本,只要符合規定,通關非常容易;進口中國時,許多被拒絕的理由,並沒有明列在法規上。中國看似簡單的法律條文反而增加他國員工辦事的困擾。運輸快速是生意人爭取的時間點。跨國營運下,有許多內部作業的資料、機器需要跨國交流。星期五從美國托運,星期一下午,德國的同事已接收使用;從美國至印度,所費的時間大約三個月。
這是人種的不同,還是海關法律的不同而有基本作業程序上的不同?都是地球人,但是做事的態度多麼不同,是文化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