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試穿一雙鞋,但是店員從鞋倉裡抱出三、四個鞋盒,一一說明它們的特色並且幫我套上新鞋。嘿,讓我自己來吧,他這樣的「服侍」,很難拒絕他的「熱情」!我與先生買鞋,這家總是第一優先。
網路上買書,書網自動告訴你:買這本書的書友也買哪些其他的書。首開風氣的「亞馬遜」成為網路購物的巨人;而那家鞋店擴大成為百貨店,三四十年來一直是華州的地標。他們的服務態度吸引顧客購物的心情,在無情的生意圈建構有情的聯絡網。
前些天,圖書館休館四小時讓員工參與「讀者情誼」講座。主講者是一位退休的書商、圖書館員。她曾經主辦一個活動:全市民同時閱讀同一本書,刺激市民讀書的念頭,引發市民陌生者間的話題,相當創新與轟動。
有趣的是當天她舉了上述百貨公司為例:去買鞋,店員拿出三雙鞋,一雙是她要的,一雙不同顏色另一雙不同產牌。她鼓勵圖書館員介紹館友選書時,不妨應用鞋店的推銷訣竅:一本讀者要的書,一本類似的作者,另一本不同種類(小說,非小說)但同一話題的書,而推銷的態度要像做買賣一樣,表現出感興趣,注意聽取讀者描述時的用字做為推薦的線索,而不是本身對那本書的批判。
因此,要涉獵群書不限於自己喜愛的種類,以應付廣大讀者群的口味,是館員要加強的態度。公立圖書館的經費來自納稅人,遇有特別計畫,如增購電腦、擴大建館等,都需要市民公投是否支持增稅籌款,計畫才得以實施。
自從結束讀書會後,我很少看小說,唯恐「浪費」時間,總覺得小說的不真實世界適合度假或讀「正經書」後的紓解。暗自以為有些書即使囫圇吞棗也開卷有益,雖然也讓我似懂非懂;有些書,如這位主講者說的,實在是浪費時間。但是她強調:館員對讀者的品味不能流露絲毫的鄙視。
昨晚,電視遙控器難得地在我手上,不自覺地也學起我先生輕易換台的「壞習慣」,頻率游離間居然讓我聽到一句暴政下的民心:「我們的嘴巴被鎖住,我們的思考被束縛。」塔利班穿軍服戴面罩拿著槍桿子在一群正在背誦「可蘭經」的青少年間巡邏。
暴獨的態度與絕望的民情,令人打冷顫。另一個畫面,見識到餐廳廚房的爭奪戰:一家高級餐廳挑選主廚,兩位候選人公開挑戰,廚房像戰場,為爭取時間及顧客的好評,四小時的競爭美食讓工作人員在緊張中髒話連連(電視消音)。坐在燭光情調享用的饕者,哪能想像擺在餐桌上色香味俱全的藝術品竟是緊張與髒話的結合?
看電視換頻率真像站在書店瀏覽,看封面翻書頁,愛的,多看幾眼,不愛的,不嫌可惜;最後落在自己書架上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書,不必是暢銷書,但一定是有意思的書。嗯,輕易換台,壞習慣?態度一改,怎麼轉台都不壞了。
經濟學大師保羅克魯曼到臺灣。張忠謀 先生與他對談後表示,大師的經濟復甦理論他完全同意,但是大師的中期預測,十五年,是張忠謀的長期指標。他年紀大了等不及這麼久。如果張忠謀是經濟學大師,他的經濟復甦理論會因為他「等不及」而有不同嗎?他的年紀影響他的心情與態度,他的言論又將影響聽者(男女老壯)的心情與決議的態度。他的言論、你的心情、我的態度,交交錯錯,這個世界論理心得,豈是單純?究竟有多客觀?
大學時,一位剛學成歸國的心理學老師很興奮地給每一位學生做智力測驗。很意外地發現自己只是「普通聰明」,著實傷心一陣子。經過三十多年的自我淬礪,我的智商進步了嗎?一位心理學家說,美國早期的智力測驗,顯示種族、性別與智力的高低有極大的關連。
有些人反對這種「歧視」的科學研究;有些人收集、比較這些測試的資料,發現早期智力的鴻溝--白人比黑人聰明,男人比女人有智慧,經過教育普及,資訊發達的文化洗禮之後,智商的差距已有顯著的不同。可笑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專家普遍認定男孩比女孩聰明;因此,只要測試的結果不符合他們先入為主的「偏見」,那些專家毫不臉紅地修改測題直到測試結果與他們的主觀站在同一線上。
當年專家的主觀態度,傷了多少自認聰明的女性。今日的專家,難免有類似的主觀認定吧。如果專家有意誤導,我們如何自醒自覺?讀者對自己辨識能力的增長,豈能怠惰?
去年在燦坤買了一部筆記型電腦,為的是方便使用蒙恬筆。試了幾個月後,覺得它反應太慢跟不上我的文思而放棄。今早,物盡其用的念頭一轉,學我先生在餐桌上看網路新聞。華爾街日報一則新聞:南北韓經濟合作。南韓在境內與北韓交界處,建造工業區,大約有一百家南韓工廠,僱用三萬九千名北韓員工。五月十五日,北韓政府片面宣布停止合作計畫,以此作為「加薪」的要脅。南韓公司正積極尋找「溝通、強制」的管道。讓我傻眼的是,員工每個月七十五元美金的薪資,南韓公司直接繳給北韓政府代收。
我當笑話轉述,丈夫聽了無可奈何地笑一笑,他有他的聯想感慨:條約保障與執行的態度。經濟全球化,工廠外移,多年來許多員工也已習慣經濟全球性帶來的不便(比如溝通:時差、語言、少了肢體語言的觀察;面對面討論一小時可以解決的事情,因遠距離溝通的阻力,變成無數個誤解的難題)。
今日,加上全球暖化的威脅與認知,許多國家都訂立條文保護國土環境。他的工作經驗:日本的環保約定條文繁多嚴謹,中國的只有幾個條文。但是,產品進口日本,只要符合規定,通關非常容易;進口中國時,許多被拒絕的理由,並沒有明列在法規上。中國看似簡單的法律條文反而增加他國員工辦事的困擾。運輸快速是生意人爭取的時間點。跨國營運下,有許多內部作業的資料、機器需要跨國交流。星期五從美國托運,星期一下午,德國的同事已接收使用;從美國至印度,所費的時間大約三個月。
這是人種的不同,還是海關法律的不同而有基本作業程序上的不同?都是地球人,但是做事的態度多麼不同,是文化使然?※
網路上買書,書網自動告訴你:買這本書的書友也買哪些其他的書。首開風氣的「亞馬遜」成為網路購物的巨人;而那家鞋店擴大成為百貨店,三四十年來一直是華州的地標。他們的服務態度吸引顧客購物的心情,在無情的生意圈建構有情的聯絡網。
前些天,圖書館休館四小時讓員工參與「讀者情誼」講座。主講者是一位退休的書商、圖書館員。她曾經主辦一個活動:全市民同時閱讀同一本書,刺激市民讀書的念頭,引發市民陌生者間的話題,相當創新與轟動。
有趣的是當天她舉了上述百貨公司為例:去買鞋,店員拿出三雙鞋,一雙是她要的,一雙不同顏色另一雙不同產牌。她鼓勵圖書館員介紹館友選書時,不妨應用鞋店的推銷訣竅:一本讀者要的書,一本類似的作者,另一本不同種類(小說,非小說)但同一話題的書,而推銷的態度要像做買賣一樣,表現出感興趣,注意聽取讀者描述時的用字做為推薦的線索,而不是本身對那本書的批判。
因此,要涉獵群書不限於自己喜愛的種類,以應付廣大讀者群的口味,是館員要加強的態度。公立圖書館的經費來自納稅人,遇有特別計畫,如增購電腦、擴大建館等,都需要市民公投是否支持增稅籌款,計畫才得以實施。
自從結束讀書會後,我很少看小說,唯恐「浪費」時間,總覺得小說的不真實世界適合度假或讀「正經書」後的紓解。暗自以為有些書即使囫圇吞棗也開卷有益,雖然也讓我似懂非懂;有些書,如這位主講者說的,實在是浪費時間。但是她強調:館員對讀者的品味不能流露絲毫的鄙視。
昨晚,電視遙控器難得地在我手上,不自覺地也學起我先生輕易換台的「壞習慣」,頻率游離間居然讓我聽到一句暴政下的民心:「我們的嘴巴被鎖住,我們的思考被束縛。」塔利班穿軍服戴面罩拿著槍桿子在一群正在背誦「可蘭經」的青少年間巡邏。
暴獨的態度與絕望的民情,令人打冷顫。另一個畫面,見識到餐廳廚房的爭奪戰:一家高級餐廳挑選主廚,兩位候選人公開挑戰,廚房像戰場,為爭取時間及顧客的好評,四小時的競爭美食讓工作人員在緊張中髒話連連(電視消音)。坐在燭光情調享用的饕者,哪能想像擺在餐桌上色香味俱全的藝術品竟是緊張與髒話的結合?
看電視換頻率真像站在書店瀏覽,看封面翻書頁,愛的,多看幾眼,不愛的,不嫌可惜;最後落在自己書架上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書,不必是暢銷書,但一定是有意思的書。嗯,輕易換台,壞習慣?態度一改,怎麼轉台都不壞了。
經濟學大師保羅克魯曼到臺灣。
大學時,一位剛學成歸國的心理學老師很興奮地給每一位學生做智力測驗。很意外地發現自己只是「普通聰明」,著實傷心一陣子。經過三十多年的自我淬礪,我的智商進步了嗎?一位心理學家說,美國早期的智力測驗,顯示種族、性別與智力的高低有極大的關連。
有些人反對這種「歧視」的科學研究;有些人收集、比較這些測試的資料,發現早期智力的鴻溝--白人比黑人聰明,男人比女人有智慧,經過教育普及,資訊發達的文化洗禮之後,智商的差距已有顯著的不同。可笑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專家普遍認定男孩比女孩聰明;因此,只要測試的結果不符合他們先入為主的「偏見」,那些專家毫不臉紅地修改測題直到測試結果與他們的主觀站在同一線上。
當年專家的主觀態度,傷了多少自認聰明的女性。今日的專家,難免有類似的主觀認定吧。如果專家有意誤導,我們如何自醒自覺?讀者對自己辨識能力的增長,豈能怠惰?
去年在燦坤買了一部筆記型電腦,為的是方便使用蒙恬筆。試了幾個月後,覺得它反應太慢跟不上我的文思而放棄。今早,物盡其用的念頭一轉,學我先生在餐桌上看網路新聞。華爾街日報一則新聞:南北韓經濟合作。南韓在境內與北韓交界處,建造工業區,大約有一百家南韓工廠,僱用三萬九千名北韓員工。五月十五日,北韓政府片面宣布停止合作計畫,以此作為「加薪」的要脅。南韓公司正積極尋找「溝通、強制」的管道。讓我傻眼的是,員工每個月七十五元美金的薪資,南韓公司直接繳給北韓政府代收。
我當笑話轉述,丈夫聽了無可奈何地笑一笑,他有他的聯想感慨:條約保障與執行的態度。經濟全球化,工廠外移,多年來許多員工也已習慣經濟全球性帶來的不便(比如溝通:時差、語言、少了肢體語言的觀察;面對面討論一小時可以解決的事情,因遠距離溝通的阻力,變成無數個誤解的難題)。
今日,加上全球暖化的威脅與認知,許多國家都訂立條文保護國土環境。他的工作經驗:日本的環保約定條文繁多嚴謹,中國的只有幾個條文。但是,產品進口日本,只要符合規定,通關非常容易;進口中國時,許多被拒絕的理由,並沒有明列在法規上。中國看似簡單的法律條文反而增加他國員工辦事的困擾。運輸快速是生意人爭取的時間點。跨國營運下,有許多內部作業的資料、機器需要跨國交流。星期五從美國托運,星期一下午,德國的同事已接收使用;從美國至印度,所費的時間大約三個月。
這是人種的不同,還是海關法律的不同而有基本作業程序上的不同?都是地球人,但是做事的態度多麼不同,是文化使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